先是看到了网上对《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的评论,随后找了这篇演讲的电子书来看。
说来惭愧,挺短的一篇演讲稿,一开始就是get不到它的重点。反复看了几遍,又在网上看了其他读者写的读后感,总算抓住了一点感觉。
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默认设置绑架自己,成为思维的奴隶。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与人为善,经常换位思考。碰到问题,要提醒自己,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选择,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被默认设置牵着鼻子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让思维成为自己优秀的仆人。
感觉华莱士这一个思想,可以结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法则应用。
遇到问题(A)的时候,通过理性的思考(B),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C)。
下面说说对书中的三个例子的理解:
例子一:
老鱼遇见二条小鱼,老鱼跟他们打招呼:“小伙子你们好呀,在水里的感觉怎么样?” 小鱼们礼貌的点点头,继续往前游......过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实在忍不住了,它问另一条小鱼:“哥们,水是什么玩意?”
华莱士说,这个故事要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最明显、最普遍、最重要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发现、最少谈论的。
在演讲中,他是想说就像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玩意一样,学生们也忘记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随后他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 教育本身的意义,是实实在在的人文价值,人文科学教育并非知识填鸭,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思考“。
- 大学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并非关乎思考能力,而是对思考内容的选择。
例子二:
二个人在聊天,其中一个是信徒,一个是无神论者。他们激烈的争论着上帝是否存在。无神论者说有一次他在暴风雪中迷路了,他祈祷上帝救救他。结果是二个碰巧路过的爱斯基摩人路过救了他。所以他觉得不存在上帝。信徒觉得他能活下来,就是上帝救了他。
华莱士在这个例子中,不只是为了说明两个人若是拥有两种不同的信仰模式,会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从经历中获取意义,也不只是为了鼓励相互包容,鼓励信仰多元化。
他进一步提出了每个人的个人模式和信仰是从何而来的问题,他认为在我们头脑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默认模式: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以自我中心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
他认为:
- 人文教育中”教我们如何思考“的真正含义:少些自大,多些对自己和自己所确信之事的”批判意识“......
- “学习如何思考”,其实是学习掌控自己思考的方式和内容。
他强调思维是“优秀的仆人,可怕的主人”。
人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在你的成年生活中,如何摆脱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避免自己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如帝王一般独一无二的自我中心”这一默认设置的奴隶。
随后他又用一个精彩的例子,完美的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掌控自己的思考方式: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觉得不顺心的事,不顺眼的人都是针对你的,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对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成为 “思维的奴隶”了。
这些想法就是你天生的默认设置。
1. 刚才夹塞的车,肯定是故意挤在我前面的。
2. 在超市撞我的人,是觉得我挡住了他要拿的物品。
3. 在收银台冲小孩大叫的母亲,一定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
......
我们总是自然而然、无意识的认为上面这样的想法是真实的,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这类事情。
1. 夹塞的车主,可能有急事。车上也许有生病的人需要送医院?家里可能有急事......
2. 超市里撞到我的人,可能只是不小心而已。或仅仅是在专注地找东西。
3. 收银台那边的母亲,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失控,也许她前面碰到了伤心的事情。
当然此类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也绝非毫无可能——这取决于你思考问题和集中注意力的方式。
如果你想要按照自己的默认设置运转——那么你可能不会去考虑那些并非毫无意义的可能性。
但如果你真正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关注,那么你就会明白,你还有其他的选择。
那么你将会拥有一种能力,把刚刚那种烦躁、气愤、如同地狱般的心情变得既充满意义、又神圣无比。与点亮星星的神奇力量共同闪耀:同情、爱以及深层的和谐。
唯一绝对的真实是:你可以决定自己以何种视角去看待事物。
华莱士进一步告诉我们,根本不存在“无所信”的人,人人都有信仰。我们拥有的唯一选择,就是选择去信仰什么。
人往往会无意识的信仰某些事物,比如:
- 如果你爱慕金钱和美食,那么,拥有多少都不足够。
- 如果迷恋身材、美貌及性感魅力,你永远都会嫌弃自己的丑陋,当岁月和年龄的痕迹开始显现,在它们将你掩埋之前,你已经死过上百万次了。
- 崇拜权力,你会感到软弱与恐惧,为了逃避这样的惧怕,你将需要更多更大的权力。
- 崇拜智慧,努力在别人眼中树立智者的形象,你终将会觉得自己愚昧,欺骗了众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人揭穿。
华莱士认为以上诸如此类的不同形式信仰的阴险之处,并不在于它们有多邪恶或充满罪恶,而在于它们都是无意识的,它们是先天的默认设置。
正是这些日复一日渐渐形成的信仰,使你在还没察觉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时,就对所见所闻以及价值判断充满挑剔。
最终他提出 真正重要的自由,意味着专注、自觉、自律、不懈努力,以及真诚地关怀他人,并且每天都以无数琐碎微小而乏味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人牺牲奉献。
书中结尾是这么写的:
关乎于真正教育的真正价值,与成绩无关,与学位无关,而在于一种自觉——意识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必要的;这种自觉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平淡无奇的生活之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
“这就是水。”
“这些爱斯基摩人也许远远不可貌相。”在繁琐无聊的日常中,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困难得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