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转发请联系本人
曾国藩,一位对晚清历史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对整个晚清有着深远的影响。《曾国藩家书》对后人的影响也非常的重要,我家里也有储备整套的《曾国藩家书》的收藏版。
从《曾国藩传》中,整体来认识一下我们这位自律达人,同时也是一位复盘的高手呢,他的早起习惯,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呢。
1.本书以及作者简介
当我读张宏杰的《曾国藩传》之前,看到过一篇短文,文中讲曾国藩属于资质平平,却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与我们这些普通人,他的故事无疑是一首激励自我的战歌。于是搜索了电子版曾国藩传,想来好好研学一番。经过筛选,查阅,发现豆瓣评分也是非常好的给出了8.7的评分。于是挑选了并购买了张宏杰的《曾国藩传》电子版。
在拿到书的开始,先没有着急阅读,而是习惯性的去查阅了张宏杰老师的个人资料。我们很多读者朋友,大多都是因为一本书,从而知道了作者,通过查阅资料,认识了作者。
我是第一次接触张宏杰老师的作品。了解到张宏杰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非虚构历史、写作、公共史学传播。并且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他同时也是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这让我对他很是崇拜,再阅读《曾国藩传》时,也格外的认真!
2.本书背景
张宏杰老师,谈到他开始业余写作时,就写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国藩》。他对曾国藩甚是了解,他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写的都是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后来在中华书局出版时改名为《给曾国藩算算账》。
他还写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二):〈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三):曾国藩的领导力》。
张宏杰老师说自己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得最多的一个人物是曾国藩。在出版《曾国藩传》之前,已经写了一百多万字关于曾国藩的文章,有五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出版。
写作的二十年间,岳麓书社版三十册的《曾国藩全集》一直摆放在张宏杰老师的书架上最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中的家书和日记更是张宏杰老师的枕边书。
他收集了大量关于曾国藩、湘军及晚清政治史、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完成了对曾国藩多个侧面的分块式解读。这些珍贵的整理资料,都为写《曾国藩传》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本书目录
当我看到很多介绍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后,使我全身为之颤抖,汗毛竖起。所有细胞被调动,我如饥似渴的继续往下阅读,肯德基的喧闹声,仿佛一下子变得静止了,我顺着书中的解读,走近了曾国藩!
张红杰老师在书的序中写到,他之所以如此痴迷于“曾国藩”。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对于中国的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
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这一证明意义也十分重大。他让我们对祖先五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任何建设都需要寻找坚实的地基,我们既然无法和传统一刀两断,就必须寻找接口。”
第二个原因,是他个人的奋斗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学习的榜样!他有着许许多多普通人相同的特点——极低的起点,却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看到这里,不光是张宏杰老师,我想很多人都是在了解了曾国藩的励志故事后,才开始真正的去学习他的精神。包括我自己,因着他的故事,对他肃然起敬!
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曾国藩的很多问题,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小毛病,并且习以为常。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大家把小毛病“养”的很好,共同存在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和我们的年龄相仿了!
而曾国藩不是这样的,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也在于他与自己的小毛病说拜拜!
因此,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从曾国藩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
在本书的第一卷的第一章中写到,曾国藩的7次科举考试之痛。因为这个,34岁的曾父,带着科考等级最低价格的秀才考试,并落榜6次的曾国藩到湘乡再次去考试。
这里也体现了父亲张麟书,对孩子的支持和持之以恒的坚持。中国父母的奉献精神,自古至今都是一成不变的奉献,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悠久传承。
夜晚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等待正在读书的曾国藩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下屋檐说:“你如此资质还读什么书?快快睡觉去吧!”。然后将那文章一次不差的背诵出来后,扬长而去!此后,这个故事便流传至今,也激励了很多热爱读书,资质平平的年轻人,给了他们坚持下去勇气!
张宏杰的《曾国藩传》中提到,“曾国藩的资质平平,体现在了他在科举考试中考了七次才考上了秀才,后又一次考中举人、后三次才考取进士。身体禀赋也很差,一生都在多种严重的疾病相伴。出身平平的他,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并且性格上也是有很多坏毛病!
年轻时的曾国藩也存在着很多坏毛病:
①是一个性格浮躁,坐不住的人
据说年轻时的曾国藩,可以用“像风一样自由”。来形容年轻时候的他。活跃外向,坐不住。他还是一个非常热爱交朋友、非常爱串门、非常爱聊天、非常爱开玩笑的人。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愒,不觉过了四十余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诸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余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意思是在翰林院工作的开头四十天,除了写了几封家信和一篇文章外,什么正事都没做,每天就是串门、聊天、饮酒、下棋。
在曾国藩的日记原文中写道,他并不爱学习,经常会感慨:“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今天的风太大了,不适宜学习,不如出门去转转。”;或者“今天心情不好,不适合读书,散散心吧!”;又或者“睡懒觉过头了,起来又不想学习了,还是要出门逛逛!”。且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去城南的菜市场口附近的刑场看杀人。静不下来是曾国藩性格的一个很大的毛病!
②平时为人也是比较傲慢的,自身修养也不够好。
他在翰林院的一位好友曾说他:“无处不着怠慢之气”;还有另一位好友邵懿宸也曾说曾国藩:“慢,谓交友不能久而敬也”。
不仅修养不够好,脾气还很暴躁,因此多次与他人发生冲突。事后的曾国藩也会自我反省,表示很后悔!
③“虚伪”
邵懿宸一次对曾国藩说,他的缺点除了“自是”外,还有就是“伪”,“谓对人不能作出几副面孔也”。
这里的“虚伪”,指的是他与人交往时,喜欢顺人情说好话,喜欢说一些话不由衷的的好话。并且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自负!
在张宏杰《曾国藩传》中写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有一个叫黎吉云的朋友前来拜访他,'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中语,谈诗妄作深语'”。
意思时黎吉云到家里来拜访他,拿了一沓子最近写的诗,请曾国藩点评。曾国藩感觉黎吉云写的并不怎么样,但开口却言不由衷地夸奖起来。说着说着就开始显示自己在作诗方面的优势,说一些故作高深的话(很多人身上其实都有这些问题,用现代的话说,太实在了反而不好混,这也不是大毛病)。把黎吉云送出家门后,曾国藩反思自己刚刚的言行举止,表示甚为不妥!
④“好色”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自己的缺点,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表示自己必须改正。也就是“好色”,非常的喜欢看美女。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的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
在曾国藩眼里的很多大问题,在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谁不喜欢美好的事物呢?就连女孩子也会喜欢看帅气的男孩子呀,更何况正当中年的曾国藩呢!不过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在当时的年代,曾国藩认为那是个很严重的道德问题。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也多次提到自己犯这样的“错误”,并表示要尽快改过。
在日记中曾国藩还提到,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他得知他的朋友纳了一个妾室,长得非常的漂亮。于是,便借故到这位朋友家里去做客,客套一番后,执意要求朋友将小妾带来给他瞧瞧。曾国藩见了朋友的小妾后,禁不住和人家开起玩笑。回到家后又在日记中反思道:“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后悔不已。
多么正值的人物啊,由此不难发现在当代我们之所以为什么而喜欢曾国藩了。诸如上述还有很多,所以由此可见,年轻时的曾国藩在很多方面都是个在普通不过的普通人了。拿到现代来说,这些毛病是我们时代里,很多年轻人身上再平常不过的问题,所具备的很多缺点。
而曾国藩正是靠着每日自我反省的日记,不断的每日自我反省。并且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脱胎换骨、经过无数次的蜕变,到达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一超凡入圣的改变,对于当时乃至于现在的我们,有着非凡的启发的意义!
故而,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大人物。正如我们在曾子的《大学》中读到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也曾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由此可见,一个人唯有内心宁静了,才能够学到真才实学,才能够做到修身律己。
曾国藩在而立之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并靠着坚定都毅力,改变自己,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圣人,也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他得许多经历,许多的缺点,也是当代很多年轻人都存在的问题。他在后来对自己的了解,自我的反省,也是很多心浮气躁的年轻人所缺少的!
我也是众多“藩迷”中的一员,之所以这样的追崇曾国藩,正是因为他老人家对自己的了解,对于自己自身的缺点的醒悟和痛定思痛的改变:“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是我自己所欠缺的,也因此要不停的去探索,去学习,去改正。
这让我想到了赫尔岑:“人类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书本中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逝了,书却依然存在。” 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百年千年后,留给我们的智慧,通过书籍世世代代的传承者!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屹立不败,永不被超越的重要原因!
喜欢阅读他们的经典的人群,想来也是拥有着很高的智慧和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