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创新
看了六期plus的设想,表示一白他们脑洞开得真有趣,内容虽变化不大,可挡不住形式新颖啊。
联想到很多别的形式创新,好像都是这样,对其中一个事物特别熟悉,然后联系到另一个事物身上,对于别人而言,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点,有新鲜感,但对于创新者而言,这两个点都是他特别熟悉的。和类比的思维过程是不是很像呢?
这也像读书,我就深有体会。原先我读得特别少,并且都不是太熟悉,所以什么也记不住,潇君哥哥为此还嘲笑我(这个梗我是要记一辈子了吗)。但后来在一段时间内多读,并且读得稍微深入一点,就可以联系起来记住了。这很像演唱会的荧光棒,要是只有几个零星的点,更衬托出萧条,当光点越来越多时,才可以汇成光的海洋。
说人话!
没有完全突兀的凭空想象的创新,创新不过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做出一点点变动,正是那一点点的变动,让它有了新鲜感。
类比就是文学作品中创新的具体表现。核心思维找到两种东西的相似之处,联系起来。要类比得新鲜,唯有在生活中广泛体验。
总结:广见闻,深体验,勤思考,创新的方法。
026 运动
学生运动会结束后,还开了个教师运动会。早上已经做了运动,所以运动量对于我来说多了,一天都很累,睡着无数次。(加油加油,锻炼自己,提高耐受度。)
运动让人快乐,这是真的。观察过无数次,这是学校几乎所有人都表现得愉悦的唯一场合。
027 做家务
早下班了一个小时,赶着收拾了家里,希望他回来有个好心情。他回来时,我正晒衣服。
他:你洗了头?
我:嗯。
他:你洗了澡?
我:嗯。
他:你洗了衣服?
我:嗯。
他:你洗了小二九?
我:没,等你一起。
做完家务,窝沙发上看书,直到天黑。
028 读书
最近几天,读书读得特别爽,今天尤甚。
上午运动会早早结束,孩子们自己玩自己的,我难得能在学校看书。中午终于不用工作,偷得一个多小时。真是意外之喜!
最近读的是《文学回忆录》和《名人传》。前者常让我大笑,后者却让我忍不住流泪。(这是进入另一个阶段了吗?以前读书不觉得太好,很难动感情。)
木心诚天才,然亦有无尽的努力。或者不该称为努力,那是他乐意做的事。全世界文学家,仿若尽在他袋中,随手一摸,就是一个天才。有很多和他人不同的判断,骄傲又谦虚。他说,凡是伟大的艺术家,生前都曾评判过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的位置。有些熬不住,说出来了,有些熬住了,不说。那么,他呢?
书中让人有思考的地方实在每页都有,所以不能摘抄也不能概括。单说下正好看到的上册末尾评《红楼梦》的吧。
说《红》的各种名字:
《红楼梦》有许多名字:一,石头记。二,情僧录。三风月宝鉴(以现代讲法,就是爱情百科全书,或爱情怀悔录)。四,金陵十二钗(“南京优秀女性传记”)。这些名称都缺乏想括力,最后还是以“红楼梦”传世。
曹雪芹很调皮的,喜欢捉弄读者,但他把这些名字说出来,说明他展示多角度下笔的意图,等于画家展示创作的草图。
《红楼梦》书名,放得宽,不着边际,有艺术性。
解释如此圆融有智!
说《红》的写法:
时、空、名、景,四大安排,曹雪芹一上来就得了四大优势。我像是灌了四大碗醋,醋得头昏脑涨。后来的小说家续写《红楼梦》,看不懂曹雪芹的阵法,就要上前较量,必败无疑。比水准,比自觉,才可较量。
说《红》的艺术成就:
曹雪芹的伟大,分为两极。一是细节伟大,玲珑剔透:一痰、一咳、一物,都是水盈盈的,这才是可把握的真颓废,比法国人精细得多了。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不过是刘姥姥的海外亲戚。
再者是整体控制的伟大:绝对冷酷,不宠人物。当死者死,当病者病,当侮者侮。妙玉被奸,残忍。黛玉最后为贾母所厌,残忍。他一点不可怜书中人,始终坚持反功利,反世俗,以宝玉、黛玉来反。
这是为什么潇君号称一一读完那些续编而我打死也不肯读的缘故。没有那种功力,又看不懂原著的优秀之处,如何能续写?
说《红》爱好者的希望:
中国是受了诅咒的民族。唐太宗把《兰亭序》随葬了,《红楼梦》后半部遗失了……为什么我以为是遗失了?因为从序言看,是写完以后的总结法,口气、意思,都像是写完的。所以八十回以后,还有希望,不绝望。
看哭了好嘛!看到此处,回看前几回,“增删数十次”,那首诗,那种心态……确实怎么看怎么都是写完回头的感觉。写作者要是写到中途,定然不会有“长叹一口气”的举动。于是默默期待这希望变成现实,世界上又多一样值得活下去的东西。
最后说《红》的欠缺之处:
如果有人问:若曹雪芹有足够的自觉,那他会怎样写《红楼梦》?我答:他会删掉很多,改写很多。
举例:一开头应该没头没脑地开头,直写黛玉进荣国府。“贾雨村言”一章可免,因为是谜底,不当放在谜语的前面。例二:宝玉游太虚幻境,可简化,但加强神秘虚幻的气氛。例三:宝玉在秦可卿处午睡,稍嫌油滑,应改为迷离悄恍,烘托诗意。例四:凤姐毒设相思局,有点恶俗,故事不必改,但文字更求卫生。
但曹雪芹只有过与不及,高鹦则是错与误。将来回国,想出两篇论文:《鲁迅论》,《曹雪芹论》。
第一点非常赞同,不管怎么看,贾雨村和后文总显得突兀,虽然他也是文中人物,但由他先这样那样,“眼前有余忘缩手,身后无路想回头”等等,总不如安静讲故事。放故事前写出来,有点剧透,也有点轻视读者的感觉。不如青春盛放,黄粱一梦的按时间线来得震撼。
第四点稍有点不同观点。为了契合人物的形象,文字有所改动是可以的,若改得比较卫生,太文人气了点。(愚见,待后细细读。)
对,这本书我超级喜欢,比那些名目繁多的写作技能不知道好了多少。看这样的书,才不觉得实在浪费时间。
提出批评:上册封面是浅淡的略带点橙意的胭脂色,与内容很契合,喜欢。下册为什么是土黄色,真的真的很影响我的心情。为什么不换成烟青色或者鹅黄色呢?
读《名人传》前半部分,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两个伟人,我却厚此薄彼。读贝多芬,罗兰几乎每三行就挣走了我一行眼泪,读米开朗基罗,我只有好奇与惊叹。可见,人是有自己精神上的亲属的。
木心说:读天才的作品,觉得自己仿佛也是天才。
读伟大的人,倒可以越发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渺小与懦弱,并且从伟大那里汲取一点力量。
昨天读时一直听《追光者》,因为其中两句太契合我读时的心境。
如果说你是海上的烟火,我是浪花的泡沫,某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如果说你是遥远的星河,耀眼得让人想哭,我是追逐着你的眼眸。
就是被照亮被洗礼的感觉,看见一个伟大的不屈斗争的灵魂,从痛苦中创造出欢乐。谁能不震撼不净化呢?
读书真是纯粹的幸福。
029 学会一首歌
很久没有学新歌了,太久太久,在追寻宝藏的过程中丢失了平常的幸福。现在重新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