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又快轮到我主持了,说实话每次到我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想要逃避的感觉,我觉得我的能力胜任不了,无法支撑起老师们对于书籍的啃读。所以,这个时候,我就会问自己,为什么承担?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自己尝试着回答。承担的原因无外乎自己想要通过这个过程得到成长。自己不想承担,解决的方法肯定是有的,厚着脸皮去找别的老师代替,说明原因。但我也知道如果我对小艳老师说,她肯定还是鼓励我坚持下来。我知道自己缺少的也不是鼓励,我可能只是为这个过程而焦虑。
这次我要负责的内容,发现小艳姐发给我的导读问题和头一天李晓老师负责的问题重复了,是梳理的老师出现了错误。小艳姐是我自己可以梳理出来问题替换掉,我的第一回复说我不会梳理啊,她说我可以问一下AI。我说那我找别人求助一下吧。
我负责的是我最薄弱的地方——英语教学案例。需要解读案例,而且我还要自己梳理问题我是一个死脑子的人,我只会根据别人提供的问题来进行尝试性的回答,自己却无法提出问题。下午抽时间整理了一下文档发给文心一言,它给我提出了四五个问题,并且附带了答案。我觉得问题挺好,我可以照着解读一下课例。
其实这种感觉就是焦虑,对一些未知事情的焦虑。它带给我的感觉不是让我觉得处在难受和内耗的情绪里,而是一种掌控感的缺失,任由负面情绪裹挟着自己、推着自己往前走。
但当我静下心来尝试着去向前行走一小步的时候,比如AI帮我整理出几个问题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一下子觉得心,安静了下来。
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提出过一个理念:情绪并非由事件本身引发,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决定的。简单来说就是,焦虑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糟,而是我们总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甚至越想越糟糕。
正如面对的这个早读领读,如果只是坐在那里想:“怎么办?我完了!我根本不会”这种焦虑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得不到任何的解决。
而当我换个处理方式,哪怕只是打开电脑,开始列出汇报的要点,焦虑的情绪都会逐渐递减。因为行动会帮我重新找回对事情的掌控感。
所以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焦虑的万能解药就是:不要想太多,去做具体的事,哪怕只是一个小动作,也能让我们从情绪的沼泽里慢慢拔出来。
如何缓解焦虑:
第一,用“5分钟法则”去做一件小事。焦虑通常是你短时间内面临的事情太多,而你什么都还没做的那种内耗感。
想要从这种状态中抽离,最好的办法就是挑一件你最想解决的小事,先做5分钟。
工作报告没写,就打开文档写个标题和大纲;房间乱糟糟,就先收拾书桌上的一小块区域;周天晚上在家恐惧周一,那就先把周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让自己心里有个数。
你会发现,焦虑这种情绪的背后,是你总觉得“我做不到”,而当你放松一点,迈出第一步时,焦虑的情绪会得到缓慢释放。
第二,做一件能“出汗”的事。焦虑时期最糟糕的状态,就是让自己瘫着,让身体动起来!运动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会让人感到愉悦。即使只做几分钟简单的运动,也能明显缓解焦虑。
你可以跟着事情跳一首喜欢的舞蹈,在家做10分钟的拉伸,或者直接下楼跑2公里……只要开始了,哪怕只是流一点点汗,你都会感觉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