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成年人的内在防御:藏得住崩溃,才撑得起人生

        在生活的长河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面对他人的评价,内心第一反应是抵触;遇到新的机会,却先设想出一堆可能失败的理由。我们似乎时刻都在防御着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防御心态如同一个无形的屏障,既在某些时候保护了我们,却也可能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要成为一名内心强大、有力量的人,首先要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

01 所有人普遍拥有的三种心理困扰

        信任和依赖他人的问题:在我们的成长早期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感,那我们长大以后会缺乏信任和依赖他人的能力。

        管理自己情绪的问题:人能不能管控好自己丰富多样的情绪至关重要。

        终生的羞耻感和低自尊的问题:早期环境无法提供个体价值感与重视,我们就会陷入终生的羞耻感和低自尊的问题。

02 十种防御机制

        压抑:这是将那些痛苦、危险的想法和情绪深埋在潜意识中,不让它们进入意识层面。例如一些童年受虐者可能会压抑相关记忆。

        否认:是对觉知的否认,不愿意感觉,不愿意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想活在自己的想象中。比如一个面临财务危机的人,却不肯承认自己已经陷入困境,仿佛这样问题就不存在了。

        投射:核心就是把痛苦发泄出来,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别人,让别人替我们承担这些感受;比如一个自私的人总觉得别人自私。

        反向形成:口是心非,将自己心中产生的不可接受的感受或冲动变成完全与之相反的感受或冲动。例如内心讨厌一个人,但表面上却表现得极其热情。

        合理化:是通过编造理由来使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像考试作弊者会说大家都作弊来为自己开脱。

        转移:是把对一个对象的情绪发泄到另一个对象上。例如员工被老板批评后,回家对家人发脾气。

        退行:意味着当遇到挫折时,心理退回到儿童时期的行为模式。成年人在生病时可能会像孩子一样依赖他人。

        升华:是一种较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它把本能欲望转化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把内心的攻击性通过竞技体育来释放。

        补偿:是通过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来弥补自身在某方面的不足。比如一个人在学业上不成功,但在艺术领域取得佳绩来获得心理平衡。

        幽默:也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幽默的方式来化解焦虑和紧张。例如用自嘲来应对尴尬的局面。

03 如何解除这些心理防御机制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性,意识到自己的防御模式,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只有当我们真正接纳了自己,我们才能开始放下防御,面对真实的自我。

        认识自己的防御机制: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哪些心理防御机制。这需要我们保持警觉,持续关注自身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背后的潜在动机。

        培养应对方式:进行正念练习,让注意力回到呼吸上,与思维语言分离,让这些思维安静下来;

        勇于面对:心理防御不会永远彻底消失,理解并意识到防御的存在,调整自我心态,可以降低防御对心理的影响,与防御同在,但不被主宰。

04 最后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陷入防御的姿态。但要知道,过度防御如同给自己筑起了一座孤岛,隔绝了成长与温情。我们应尝试打破这种惯性,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

        放下不必要的防备,用理解和包容替代猜忌与抵抗,才能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在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轻盈前行,寻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平和与安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