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同一件琐事,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差异是很大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天生不同》这本书中描述:人与人,本就天生不同,揭示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反应差异很大的主要根源。
这是本大众心理学读物, 是美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迈尔思和她的儿子彼得∙迈尔斯共同出版的,儿子进一步完善了母亲提出的人格类型测试表。伊莎贝尔∙迈尔思因发明的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测试表而被认为是人格类型测试领域的巨人。
关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反应差异大的根源,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人在意识层面的自主行为,要么是感知的结果,要么是判断的结果,这就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反应差异很大的主要根源。
具体分析下:我们的感知功能分为感觉和直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感觉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直接地感知事务。我们很多时候使用的都是感觉: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等等,这些来自于我们身体的切实感受,都是我们的真实感觉。
而直觉是对超越感觉的事物的间接感知。具体地说,直觉能够将抽象的语言转换为具体的意义,也能够将具体的意义转换为抽象的语言。
例如,我们因感冒不舒服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依据血常规化验告诉你,你是病毒性感冒,需要静脉输液。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病毒性感冒理解为抽象的语言,静脉输液理解为具体的意义。
直觉,往往是说事情可能会发生但还没有发生,我们在思考未知的事物,或者对某件事的期待,都会使用直觉,在处理紧急情况时,直觉显得格外重要。
偏好使用感觉的人,基本都有极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感觉型的人一般讲究实际、擅长观察,并且善于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而偏好直觉的人,比较善于发现各种机遇。直觉型的人重视想象和灵感,善于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
而人的判断通常有思维、情感两种判断方式。
思维是一种基于逻辑的、非主观的判断方式,判断相对更理性些。思维型的人往往逻辑清晰、客观公正,习惯通过分析和评估客观事实来进行决策。
情感是一种基于个人价值观的、主观的判断方式。情感型的人善于处理人际问题,做决策时,习惯性地考虑相关人员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对事情的的反应,是感知或者判断的结果,而每个人的感知形式和判断形式偏好哪一个类型,那是与生俱来的天分。
每个人天生的感知或者判断形式不同,这就是是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差异大的根源了。
理解人格类型,发现性格优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