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想看一本书,可是好久都没读完。有时候想看书,可是迟迟行动不了。实在想不通,很多人一周一本,甚至三天一本书是怎么做到的。
我是个“墨迹”的人,以前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书。直到看到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才明白:也许,有些理念可能错了。
首先,要知道,书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死磕、逐字逐句读,觉得买了这本书不读,它永远都会放在那边,虽不离不弃,但对人生丝毫没有改变。有时候下决定要看,也有可能前一秒读进去了,后一秒再回忆却回忆不出来了。
其次,读书是为了运用。读进去的书,通过我们的嘴巴和手笔,输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加了我们自己的见解。
下面就来说说,如何运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的简单方法,做自己的拆书家。
1
书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需要对书“负责任”。这是强调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读书。要对“自己能力的提升”负责任。
老师教语文,都会让我们吟诵古诗,背大段课文,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片段。这样就让我们养成一个习惯,总是在读书的时候,心里默默念。不信你试一下,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在心里默默地逐字逐句地念?
从现在开始,不妨抛开“读书”的思想包袱,学会让书来为我们服务吧。拿起一本书,看一眼封面和封底,侧封和底封,1分钟浏览目录,2分钟阅读前言和序等。这个过程下来只需5分钟不到的时间,我们大体就能知道这本书大概讲的什么内容。
如果这本书是一个系列,建议接下来快速浏览,一秒十行的速度。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用的片段,用一个书签做一个标记。以便于浏览完全书后,再次翻开。
如果是一篇一篇独立的文章,则建议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标题,翻开一个一个看。其他的内容,如有时间便可以快速浏览一遍。
在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时,发现前面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它运用了“刘一秒”类人高昂的课程费用,以及《杜拉拉升职记》的片段拆书,告诉我们,其实通过“拆书”的方法,阅读一本书的重点部分就够了。因此,读这本书,前面的几章内容便可以一跳而过。
所以,当我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时,便将第三章“通往高级学习者之路”和第五章“现场学习全攻略”作为重点仔细研读。因为我明白,我的目标是:掌握便签法,并了解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初级学习者总是偏向于将书本当做权威,一旦觉得自己需要什么,喜欢报名学习、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高级学习者不需要对书、老师“负责”,只对“自己的能力提升”负责。这样的学习者善于主动、高效学习,联结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
更高级一点的学习者是:促进学习者,可以指导他人学习。俗称“拆书家”。
在自我学习的路上,做一个高级学习者,积极主动高效,将书本的知识活化为自己的知识点,从而升华自己的经验。有需要用到这些经验时,在脑海里随时调用。
简单的“便签读书法”便可以高效帮助我们读书和运用。
2
读书是为了运用,不要读“死书”,而是要将书本的内容活用到自己的脑海里,从而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学类,一类是致用类。
纯文学类的书籍可做欣赏,了解意境,熏陶情感,或细细琢磨其中的遣词造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致用类的书,如考试、社会技能、心理辅导等各类的书,有利于我们真正用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书中的技巧,有需要时便可以随时调用,触类旁通。
不管哪类书籍,真正读到“心”里去,对个人的修养和技能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的技巧来自于拆除家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运用这个技巧,便于将书本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调动脑海里已存在的经验,从而产生“触发”的过程。在合适的情境下,这样的“触发”便可以灵活调用。
便签读书法,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提高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效果。在于帮助我们缓解书太厚带来的压力,集中注意力,聚焦于思考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
准备的东西有: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报事贴/便条纸),掌心大小;一组多色指示标签;一支笔。
三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这一步有利于筛选有用的信息、核心观点,其他不重要的便一跳而过。将这些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写下来,贴在对应的书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见过类似的事,写下来,贴在对应书页。
(A2):以后我怎样应用。结合读到的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以后如何应用。写下来,贴在对应位置。
将所有的A2标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还可以随时放回书的对应页。
多色指示标签贴在有便签纸的页码边缘,方便随时找到重点内容。
按照拆书帮的说法,没有你拆不了的书!学会拆书,不需要把全书面面俱到,挑重点,掌握方法,便可以培养出20项职场核心能力。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友。读书时,我们与作者心灵相通。通过书本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学习、写作告诉我们的,他们的根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思想,是活的源泉。如果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收获了一点灵感,学习了一点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上了这些经验和灵感,那读书的本质可能就达到了。
总之,读书先要打破传统观念,要知道“书是为我们服务的”,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将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读书,就够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