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搁笔的这一周,睡眠质量日渐好转,摆脱了反复起夜和早醒的状态,但却开启了倒床就睡的模式,倍感困乏,幸而白天的工作,能集中精力完成好,只是往往在回家的路上,孕晚期的各种不适反应就出现,到家后的第一件要紧事变成了必须躺下休息,才能缓过来。
看着周围班主任们忙碌的身影,那份辛苦和不易,真的是记忆犹新、感同身受……每个班级都有一些问题孩子,处理他们的偏差行为,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繁重的班务工作面前,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的地方,经常需要班主任们挨个催促和提醒,好伤脑筋。
在班级管理上,培养好孩子是稍加用心引领就可以做到的,真正有挑战的是教育“坏”孩子,即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而我运用最多的一个理念,便是放大一个人的光明,减少一个人的黑暗。注意力的方向产生成果,当我看待学生的眼光放在了他光明的一面,自然能驱走他内心的黑暗。
没有了班主任职务,我只能一门心思,将这样的理念植入单纯的英语教学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M完全无法在课堂里集中注意力,且刚开学才第三周就出现多次违纪,弟弟W稍微好些,一节课有大半的时间能做到认真听讲,我的一个眼神盯过去,他就会尝试着努力跟上节奏和参与课堂活动。两兄弟相比较,哥哥M一副懒散无所谓的神态,而弟弟W的眼里明显带光,自信乐观一点。
初次找M到办公室,是因为全班就他上英语课呆坐着,这对于智力正常的小升初学生而言,是挺让人担忧的。来的时候还愁眉苦脸,走的时候却暗自展开笑颜,只因为我简短的几句话:在提醒“老师在哪儿,眼神就在哪儿”之后,你能马上领会到,并迅速做出了调整,认真听了好一会儿。但下节课可不可以尝试着写笔记?我会继续关注你,你每节课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
第二次找M是因为组织单词听写时,全班就他没有按要求备好本子,在给予他改正弥补的机会后,下一节课间就行动起来了,在我眼皮子底下,由科代表报给他听写。
第三次找M是因为他晨读没过关,依然是那副毫无生气的颓废神态,看得出来这孩子从小有过许多不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临出教室门时,我特地叫上了弟弟W,虽然他也连基础的都不太拿手,但因为付出了努力,已经顺利完成反复操练的任务。
到了办公室,我对W说:既是帮助哥哥M,也是提高你自己,做老师的小助手,陪着M利用课间过关,你愿意吗?得到的回应是肯定的。另一边M也乐意接受帮助,就这样,两兄弟在我的身旁行动了起来,仅用了两节课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没声音,到后来能清楚的听清,又是进步了一大截。
在得到了我的鼓励和肯定后,M的眼神有光了,露出了孩子应有的笑颜,我对着他说:眼里有光的样子最好看了,老师说的没错吧,W能做到的,只要你付出努力,你也可以做到。
我很清楚的知道,此刻M内心的光明,已经被放大,没有了敌对和抵触的仇视心理。在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渐渐感受到了良好的体验,虽不知能维持多久,但起码当下是有意义和有影响的。
因此,带着正确的理念,找准方法是关键,当然这其中,家校共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若能赢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方能持久一些。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道光,只要爱学习的父母、懂教育的老师,能不断给他植入积极、乐观、上进的信念,那么光明将被放大,黑暗将被减少,孩子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未来不管再大的挫折,多大的风雨,他都能承受得住,并勇敢自信地前行。
最后,借用林青贤院长所写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觉察和记录:
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如果被爱,他会回家;一个不爱听课的孩子如果被老师读懂和滋养,他会爱上学习;一个处在愤怒状态的伴侣如果被聆听,他会变得平静;一个经常在外面游离的孩子如果有一个温暖的家,他会愿意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