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沐英,他八岁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为报恩情,沐家为大明镇守云南280年!
说起这沐家,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老婆小郡主沐剑屏和方怡两人都是沐王府出来的人。
1、朱元璋义子沐英
元至正四年,濠州定远县一户贫穷的农户家喜得贵子,这个孩童便是后来名震天下的西平侯沐英。
沐英出生没多久,父亲便不幸去世,还是孩童的他在母亲的拉扯下,艰难度日。
在他七岁的时候,红巾军起义又将定远县拖入了战争的泥沼中,更不幸的是,在逃难过程中,他的母亲也惨遭劫难,倒在了逃难的路途中。
无奈之下,七岁的小沐英只好随着人流飘荡,成了无家可归的小乞丐。
在他八岁那年,机遇巧合之下,竟然在濠州遇见了朱元璋夫妇。
朱元璋夫妇听闻这孩子悲惨的遭遇后,顿生怜悯之心,马皇后的母爱光辉在此刻照耀在了迷茫的沐英身上,这对夫妻决定将这个小乞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并让其改叫“朱英”。
《明史》: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
对于八岁的沐英而言,朱元璋夫妇就是救自己于苦难的再生父母,年幼的他在那一刻起,便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回报自己的义父母。
2、养育之恩,我还你锦绣山河
沐英报恩的方式很不一般,他以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毅力,决心用自己的一生去贯彻实现朱元璋匡扶天下,济世救民的理想。
在我们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沐英便开始走上了学习兵法、磨炼身体的道路。
他第一次随朱元璋出征,是其12岁,朱元璋率军打南京的时候。
等到沐英18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将,在朱元璋率军攻打福建时,沐英再建奇功,《明史》记载: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稍迁指挥使,守广信。已,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
……
26岁时,沐英因功升迁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
27岁时,沐英任大都督府同知。
这个大都督府是由枢密院改制而来,在明初的时候,几乎总管一切军中事宜,而大都督府同知只在大都督和左、右都督之下,位从二品,可以说是朱元璋军中的核心将领之一了。
3、沐王府为何能屹立云南280年
沐英为朱元璋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却是他在云南之后,办成的。
《明史》: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
翻译过来,大意是沐英在云南的时候,民生、军事、经济各种各样的事物都一起发展。他精简元朝严苛的法令,积极发展农业,年底的时候就将田地面积的增减作为赏罚官员的标准,到了年底的时候,开垦出的田地达到了百万余亩。
滇池这片水域地势极高,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池,……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如倒流,故曰滇池。”
换言之,这样的水域一到汛期,就容易因为水位高涨,形成大范围的洪灾倾泄而下,当时的百姓深受水患的威胁。沐英到了这儿之后,采取的是深挖昆明池(滇池)和扩宽水面两种方式,他通过这种手段提高昆明池蓄水量,其效果很干脆“无复水患”。
【夕阳中的滇池】
解决了民生问题,商业方面沐英的手段同样给力。
他将云南特产井盐作为特产吸引往来的商人,借机带动云南商业,并且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挑选出云南特产代替钱财充当上贡的赋税,并且根据民众的数量,合理安排服力役的名额,力求为名谋利。
文化教育上,沐英不仅兴建了大量学校,聘请优秀的老师教学,还为民间读不起书的平民子弟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补贴,他自身也经常以老师的身份去进行教学。
朱元璋和沐英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便以这样一种奇妙的方式表现,时光回到两人相逢的那一天,想必朱也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收的义子有一天会为他做到:给我三十年,还你万里好河山!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