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见!这9个习惯,正在悄悄伤胃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默默肩负消化食物、输送营养的重任,为生命供能。然而,生活里一些平常习惯,却像暗处“刺客”,悄悄伤胃。

1.吃饭狼吞虎咽,加重消化负担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很多人吃饭都匆匆忙忙,食物没充分咀嚼就咽下。大颗粒食物增加胃消化负担,易导致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吸收,还能防进食过量。

2.贪恋烫食,埋下健康隐患

很多人爱吃刚出锅的热食,可口腔和食管耐受温度是50℃~ 60℃,胃黏膜更娇弱,适宜37℃左右。世卫组织把65℃以上热饮、热食列为2A级致癌物,常吃会反复烫伤食管和胃黏膜,增加病变风险,引发炎症甚至癌症。

3.带着情绪吃饭,胃肠功能受影响

带着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吃饭,会给胃带来伤害。不良情绪影响神经系统,让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失衡。比如生气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分泌,食物难消化,导致胃胀、胃痛。吃饭时保持好心情,才更利于消化。

4.痴迷重口味,危害胃部健康

不少人口味重——无辣不欢、重盐、好油腻,这其实对胃极不友好。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使之充血水肿,引发胃痛、烧心;重盐食物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让幽门螺杆菌和胃酸趁虚而入,长期高盐还会使胃酸分泌过量,增加患胃病和胃癌风险;油腻食物难消化,吃多了加重胃肠负担,易消化不良、脂肪堆积。

5.不用公筷,交叉感染风险高

聚餐时不用公筷,会让幽门螺杆菌等病菌通过餐具交叉感染,趁机混入胃中,幽门螺杆菌更会得寸进尺钻进胃黏膜,引发口臭、胃炎、胃溃疡,长期感染甚至增加患胃癌风险。使用公筷,既是对他人负责,更是保护自己胃部健康的有效方式 。

6.过度节食减肥,损害胃部机能

为了瘦,一些人过度节食,胃长时间空虚,胃酸分泌少,胃壁肌肉松弛、蠕动减弱。恢复正常饮食后,胃难适应,易消化不良、胃胀。而且节食营养不足,胃黏膜难修复更新,抵抗力下降。

7.不吃早餐,胃酸侵蚀胃壁

许多人早上赶时间便放弃了早餐,然而这样做危害很大。因为一夜睡眠后,胃里食物已经消化完了,胃酸却持续分泌,没有食物中和就会侵蚀胃黏膜,长期如此,易引发胃炎、胃溃疡。

8.饥一顿饱一顿,扰乱胃部节律

饿时腹中空空,胃酸无食物中和,只能刺激胃黏膜;饱时满肚子的食物堆成山,胃只好超负荷工作。这些都在打乱胃的节律,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引发胃炎、胃溃疡。

9.三餐时间混乱,影响消化功能

胃有生物钟,到点会准备消化。没食物进入,消化液便会损伤胃黏膜。长期三餐不规律,胃肠道节律乱,易消化不良、胃痛。保持固定用餐时间,胃才能稳定工作。

胃是身体忠实伙伴,其健康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赶快改掉这些坏习惯,呵护好咱们宝贵的胃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