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种田文与种田剧风靡一时,《田耕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剧中,田曦薇饰演的连蔓儿本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为赚取学费在游戏公司担任体验员,由此踏入游戏世界。这个世界设定在古代农村,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然而人们日常吃的却是饼,并且连蔓儿一家靠酿酒积累了财富。
虽然剧中未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朝代,但从人物着装、饮食特点以及对统治者的称呼等方面判断,应是宋朝的设定。那么,为何会出现种水稻、吃饼、卖酒这样的设定?靠此真的能成为富人吗?这就需要从粮食作物的发展历程说起。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所著的《中国食物:粮食史话》,从植物学专业视角,详细讲述了从商周时期到近现代,中国人餐桌上的粮食在三千年间的发展变迁。史军作为专业的植物学科普作家,长期深耕植物学、农业史等领域的科普工作。
他的这部作品填补了粮食发展科普板块图书的空白。书中不仅融入众多民间传说以及中外粮食相关故事,增添了趣味性,还将复杂的科学知识阐释得通俗易懂。他的代表作,如《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等,在科普界广受赞誉。在《中国食物:粮食史话》中,史军以独特视角引领读者走进粮食世界,探寻其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01 种类丰富多元:粮食王国的多彩画卷
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普通百姓的主食常被描绘为馒头之类,但实际上古代的粮食种类丰富多样。历史朝代中,我国土地可以用辽阔来形容了,而不同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也孕育出了不同的粮食作物。从北方的小麦、高粱,到南方的水稻、薯类,每一种粮食都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与营养价值。
商周时期,黍稷备受尊崇,是商周文明中粮食的主力军。在北方黄河流域,小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得益于其耐旱、耐寒、耐贫瘠、易栽培且易加工的特性。而在南方,很早就发现了水稻的踪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长江流域的先民就已开始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高、口感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粟和水稻,麦类作物在我国粮食体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小麦大约在4000年前传入我国,经过长期适应与改良,逐渐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之一。人们将小麦磨成面粉,制作出馒头、面条、饼等各类面食,极大地丰富了饮食文化。此外,荞麦、燕麦等杂粮在不同地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还为人体提供了多样化的营养。
还有一些我们平时接触较少的主食,如菰米、芡实、菽、高粱、大豆等。丰富的粮食种类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概率。
02 水稻称霸:从萌芽到主导的跨越
距今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驯化野生稻。而水稻真正在粮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宋朝之前,虽然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但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尚未达到主导。然而,到了宋朝,随着都城南迁临安,一系列因素促使水稻迅速崛起。同时,高粱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一方面,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宜水稻生长。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劳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南方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水稻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进步为其称霸奠定了基础。例如,占城稻的引进就是一个重要事件。占城稻耐旱、耐涝、生长周期短,适合“一年两熟”或“稻麦连作”的种植模式。在多山的省份,如江西、福建等地种植也能获得较好收成,大大提高了水稻的总产量。
与此同时,高产的高粱也被广泛种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通过发酵将其制成高粱酒。
因此,在宋朝的城市和乡村,水稻随处可见。水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粮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的米酒、米醋等产品,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田耕纪》中连蔓儿一家靠酿酒发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朝水稻产业的兴旺。
03 米饭背后:农业智慧与生存密码
一碗米饭承载着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生存的智慧。从最初的野生稻驯化,到后来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稻种植技术体系。
在农田管理方面,古人注重土壤改良和施肥。他们通过轮作、休耕等方式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利用人畜粪便、绿肥等作为肥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灌溉方面,除了修建水利工程,还发明了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古人也有自己的方法,如利用生物防治、人工捕捉等手段,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除了提升粮食本身的产量和品种,古人在粮食处理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变革。从最初的手工剥壳,到后来的磨粉工具,再到如今的现代化设备,不仅效率大幅提升,食物口感也越来越好。
此外,水稻种植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在许多地方,水稻的种植和收获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这些习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祈愿,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例如,在一些地区,每年都会举行开秧节,人们身着盛装,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水稻生长顺利、丰收在望。
写在最后
《中国食物:粮食史话》通过对粮食在不同时期发展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一碗饭中蕴含的智慧,更凸显了粮食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粮食不仅是满足人们温饱的物质基础,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从古代丰富多样的粮食作物,到宋朝水稻的崛起,再到一碗米饭所承载的农业智慧,我们深刻认识到粮食生产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不同的粮食作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粮食种类更加繁多,获取也更加便捷。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粮食生产背后的艰辛与智慧。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粒粮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农业文化传统。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也应继续探索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每个人都能吃饱吃好,让粮食继续书写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