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请客办事,看到约定的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走掉好几位客人,心里愈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也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位跟主人关系较亲密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没法收回来了。”主人大喊冤枉,急忙解释说:“我说的不是他们啊!”这个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中国古代就有“一言能兴邦,一言能丧国”“一人之辩重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样的名言,由此可见说话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说话的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基石,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工作中,说话可以使同事之间增加了解,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遇到问题时,员工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赢得强大的动力。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这利于我们为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往今来,那些杰出的人大多是非常善于沟通的人。他们往往善于运用沟通的手段来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多成功的筹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只靠专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离开沟通这个有效途径,成功是无从谈起的。人生的成败除了专业技能,还取决于沟通能力。只有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才能获得成功的资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识渊博、工作出色的人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不懂沟通。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一个沟通能力更强的人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相传,有一对父子冬天在镇上卖便壶(俗称“夜壶”)。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一会儿,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人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那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大了好啊!装的尿多。”人们听了,觉得很不顺耳,便扭头离去。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了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父亲马上笑着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老人听后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了便壶。
父子两人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于会不会人际沟通上。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确实,便壶大装的尿多,他是实话实说。但他的话说得太直接,粗俗得难以入耳,令人听了很不舒服。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私密的因素在内。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时,儿子直白的大实话会使买者感到别扭。而父亲则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销售商。他先赞同顾客的话(“大是大了些”),以认同的态度拉近与顾客的距离,然后,又以委婉的话语说“冬天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它无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是:冬天天冷夜长,夜解次数多且又怕冷不愿意下床是自然的,大便壶正好派上用场。这设身处地地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得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儿子一句话砸了生意,父亲一句话盘活了生意。不论在什么场合,你讲的话都会被听者记在心里,一定要谨记慎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