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K:secret from the now science of expertise
written by K. Anders Ericsson (FSU) and Robert Pool
翻译:王正林
中文版的《刻意练习》在刚出版的时候这个概念非常热门,各个公众号都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或者是借鉴这个概念的文章,之后,又慢慢出现了批判这本书的文章。由于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声音,因此带着好奇心,想看下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在过了热门的时间段后再开始看,也会比之前更客观一点。
刻意练习虽然之前与一万小时理论被人诟病,但是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启发的。当初是因为这本书被批判了,令我产生好奇。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得到最大的启发是,很多技能其实只要我们注意方法,投入一定时间,就可以达到一般的标准。书里面也提到了作者的研究与一万小时理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书中的一些例子也是对一万小时理论的反证。因此我暂且将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理论区别对待。
刻意练习给我最大的启发倒不是要在某个领域内成为专家,而是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很多,但是在精神领域或者说在个人兴趣爱好上,很多人都很单一。很多时候会觉得没有信心去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很少去尝试,不敢去尝试,总觉得错过了最佳培养的时间段。但这本书里的论据显示,只要人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效训练,形成内心的心理表征,就可以将一门技能熟练掌握。
书里对高水平的乐器演奏有很多的实验和依据,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方法合适,并花上足够多的时间,再加上有一位好老师,基本上就能满足自己能够演奏乐器的愿望。类似的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比如运动、写作、下棋等,在书中都给出了足够的论据说明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训练出来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不是客观现实的限制,基本我们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去做,关键就看自己是否行动了,是否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是否坚持下来了。书中也指出,普通人认为的天才,其实也是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训练出来的,特别越到后期刻意练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行动起来,先把事情做起来,然后遇到瓶颈的时候再去修正,慢慢水平就会提高。书写的再好,归结到个人,还是要不断去实践。与其说这本书告诉了人民如何训练成为一个高手,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给大多数的普通人一个希望,可以建立信心去尝试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在一开始就画地为牢,这个心理暗示其实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