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拾贝

        多文本阅读,犹如一把钥匙,为师生开启了读写的大门;  多文本阅读,犹如一盏明灯,为师生照亮了读写的方向; 多文本阅读,犹如一座金库,为师生提供了读写的财富。

        将军晶老师曾说过:“单篇短章的文本,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 而如今的多文本阅读就恰到好处地规避了这种情况,不仅如此,还为读写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以下就是我们在多文本阅读的大背景下,读写并进的研究中,积累的一些做法。

        一.“化整为零”话读写

      “这篇作文写得一点都不好,内容太空洞。 ” “都六年级学生,作文还是不会写具体。”“真是愁人,怎么教都教不会写作文” ……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百分之七八十的语文老师都曾经无力地念叨过。其实作为学生,他也努力想把作文写好,但奈何不知从哪里入手才能写具体,就只能七拼八凑,文章篇幅倒是不短,但质量实在让人无语。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实验教师随机抽取了三至六年级学生若干名,进行问卷、访谈,考测,发现很多学生在习作中不会运用修辞手法,不会运用细节描写,甚至一些最基本的构段方式、写作顺序,孩子都掌握得不够扎实。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每周一次的习作课上,讲的过多,练的过上,很多写作方法是蜻蜓点水似的一讲而过,不是老师不愿让孩子动笔练,而是时间不够用,因为一节讲,另一节课就要习作。

      经过商讨研究,我们决定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读写。即把一些写作方法分散在每一节阅读课上,达到“阅读即是写作时,写作也在阅读中”的效果。

      首先,从修辞手法入手。我们把小学常用修辞手法罗列出来,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对偶这几种。

      每节课,在阅读的文章中我们都会选一两种用的特别好的修辞手法,让孩子画出来,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然后每人再仿写一句,组内读一读,师抽查,范读几个写的好的语句,而且还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点地进行安排。 如三年级学生,每次只练习一种,四年级学生每次至少练习两种,五年级学生,在修辞手法的练习中,我们会选择融合几种修辞手法的句段进行练习。如在五年级上册“马”单元的《巩乃斯的马》这篇文章中,第二段话“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行中扩展,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中,作者融入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甚至还有两种是套用。我们就抓住这段话,让孩子先反复读,接着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进行仿写。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也会把牲灵汇集时的波澜壮阔、奔放恣肆、势不可挡的场景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渗透细节描写。托尔斯泰说:“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做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 巴尔扎克也说过: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这充分说明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那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细节描写就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于是, 在多文本阅读中,我们先有意识让孩子找到这些细节描写,划一划、读一读、悟一悟,接着让孩子辨识它是属于肖像、语言、神态、动作还是心理描写?然后抛出问题:“从这样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你在写作文时,要表达某一种意思时,你会运用哪一种描写方法?为什么?要求表述完整。最后,会根据文本内容,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把读、说、写高度融合。

        如学习“高尚”单元的文章《穷人》时,我们会让孩子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习。因为这篇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尤其是这段话——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心理活动描写的特别到位,既把桑娜担心害怕丈夫责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写出了她要收养孩子的坚定决心,把她善良、有爱心的高尚品格塑造的栩栩如生。

        我记得当时一个孩子写得特别快,从他写的文字中,可以知道,应该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是这样写的—— “我害怕极了,不安地想:‘我该给妈妈怎样说呢?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可是挺丢人的事,妈妈那么好面子……是妈妈回来了吗?不,还没回来!……为什么要和小刚打架呢?多大点事啊!……妈妈肯定会骂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骂我一顿也好! ’”

      除了这个孩子之外,其他许多孩子虽说写得没有他快,但内容都和他不相上下。

      事实证明,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构成单位,孩子写的内容才会生动具体、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啊,同学们,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孩子倒是想写具体、写生动。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写。而当我们在每节阅读课上,都能认识并进行一种细节描写的写话练习时,孩子就会慢慢吸收,内化,转而表达。而每一次的仿写,任务又不大,还有例句可参考,学生反而还有兴趣。反复练习几次,孩子会轻轻松松掌握这些细节描写。那么孩子就会塑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文章自然就会达到生动、具体。

      除此之外,在遇到“运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开头的文章,我们会在学生讨论的津津有味时,进行一次小练笔;在遇到“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的文章时,我们会随机定个题目,要求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个开头与结尾;还有的文章里穿插了联想,想象,我们也会进行小练笔;活动类文章中的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其他文章中的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等等。我们都会让孩子以小练笔方式练一练。   

      总之,把一些写作方法、表达方式,分散到每一节阅读课上,阅读即是写作时、写作就在阅读中,从而达到化整为零、读写并进的目的。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许多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

    二.比照鉴别话读写 

          单个文本的比照鉴别。

        在单个文本的阅读中,只要有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可比的素材, 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进行比照鉴别, 通过挖掘、比较 ,达到同中求异,在同中求异的过程中,再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就能达到读写同步。

    就同一个文本而言,有时一句话会在文中反复出现,但不同的语境里,意义却又大不相同。阅读时只要把这些内容挖掘出来进行比较,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其写法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又能在比较中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并把读写自然融合!

      《小英雄雨来》文中两次出现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 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后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正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因而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很明显,同样的一句话,出现在不同的背景下,所表达的意思是不相同的。阅读时,把这两句话画出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比照,学生就会发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又因为把它作为重点解读,给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在自己的文章里需要用时,就会自觉切入。读写不就自然融合了吗?

      多文本的比照鉴别。

      多文本阅读中,基本上是同一主题下,多篇文章编排在一起,题材不限,类型不限。面对这些文本,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把文本读一通的话,那与编者的编写意图就背道而驰了。因而,我们不仅要读好单个文本,还要把这些文本放在一起,比照着读、鉴别着读, 从而求同存异,合理取舍。

      在心理学中,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被称为“迁移效应”。 这一理论对读写的启示是:可以通过发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同、相通之处,总结其写作方法,即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

        在学生阅读《南京长江大桥》《赵州桥》时,我让学生找文本之间的相同处,有学生就提出都运用了过渡句段,我紧扣这一点,让学生找出过渡句段对照着读一读,看看同是过渡句,表达时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找出了“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两句。通过比照、鉴别,学生会发现第一句是按地点变化过渡 ,第二句是用关联词过渡。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彻底对过渡句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我让学生接着阅读《五彩池》,并找出其中的过渡句段。学生很快找出了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这句话,学生会发现这句话又是运用词语过渡的。通过比较、归类,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过渡句(段)的一些基本规律——可以用关联词过渡、可以按地点变化过渡、还可以用词语过渡。具体用哪一种,可以因文而异,合理取舍。教师再有意识与游记结合,让学生利用周末去参观某一处景观并写出游记,明确要求在游记中要用上过渡句段,这样就在运用中再次得到强化。这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也大有裨益。


      在阅读林海音的《迟到》与《成吉思汗和鹰》这两篇文章时,我从写法上入手,因为这两篇文章中都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有了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也掌握了这些写作方法的异同点,达到了读写的再次融合。

        在多文本的阅读中,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比照鉴别,可以使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的方法和写作特点。在比照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 “有章可循”话读写 

        一般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堪称典范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写作技巧上、布局谋篇上,还是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上都恰到好处,值得借鉴。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些优秀资源为读写服务,把语文学科的魅力充分展现。

      我们知道,理论知识一般比较枯燥,抽象,想象力缺失的孩子,真的消化不了。你看那些专家,他们在讲理论知识时,常常会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这样深入浅出的地一讲解,听众爱听,效果还好。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习作教学时,就用范文作例子。比如在讲写作技巧时,可以借用文章中的相关内容铺开说,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有章可循。孩子在习作时,还有文可仿,不就降低写作难度了吗?

        如五年级上册中“家园的呼唤”单元的综合活动是开展以“保护家园”为主题的演讲会,然后写一次演讲会。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活动类文章,如果你给他大讲特讲如何写如何写,保守估计最少三分之二的孩子仍然不会写。因此,我直接放弃讲这个环节,而是直接找了一篇《“母亲河”朗诵会》的活动类文章,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朗诵会”写得如此精彩的。学生就会找到之前练过的“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场面描写,并能找出写作顺序——演讲前、演讲中、演讲后。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篇文章写《“保护家园”演讲会》,因为之前开过演讲会,学生有亲身经历,如今写法上又有章可循,对学生来说,这篇文章一点也不难写,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只用了35分钟就写完了文章,百分之三十的学生用了40分钟,百分之十的学生用了45分钟完成作文,另外的百分之十的学生运用了50分钟完成,除了两个学生写的差得比较远之外,其余的学生,都写的不错,还有30个左右学生写的出乎意料的好!     

        好的文章做范例,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有的老师担心孩子总是仿写,害怕依赖上文本,一旦让单独写,就不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当孩子把各种文体的文章仿写一遍后,他心里就会有一个大概的章程,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记事类文章离不开人,游记类文章可以用移步换景法,写景类文章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是春鞋秋冬四季轮换、也可以是早上、中午、下午、傍晚,还可以运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等等。          如此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孩子不会写作文都难。所以,有时候老师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四.“融会贯通”话读写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重在熏陶,作为教师,要能把学生带进文本深处,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还要能跳出文本,站在外围,从剖析作者是怎么写的入手,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把读和写融会贯通。

        如在阅读《秦始皇陵兵马俑》这篇文章时,我紧扣“规模宏大”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让学生具体谈作者是如何展现这一点的。这样既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更让学生理性地认识到,作者是如何凸显秦兵马俑的宏大的。这样既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又可以引领学生跳出文本,让学生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内。

        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有把读写融会贯通,才能提炼出适合的方法,才能游刃有余地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多文本的阅读中,要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只有把读写训练紧紧捆绑在一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才能我手写我心,写的内容也才会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读写并进的美好设想,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029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3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7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14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1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3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5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7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草案) 齐红雨 【交流提问】 1.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写作? ...
    为为道来阅读 1,357评论 0 2
  • 《初中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 主讲:晁忠强 主持:李利敏 策划:贾红亚 二零一七年四月六日 晁忠强老师简介 晁忠强,...
    冉冉语文阅读 1,717评论 0 7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552评论 9 209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5,480评论 3 13
  • 线稿一共改了3遍,那个头发一到上色,我就分不清,哪一块是那一块了。而且上色描线时,动力手臂,然后就怎么也画不好了。...
    纸做的猫阅读 168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