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丫丫的小脾气又上来了,或许是在家呆得时间太长了,已经疲惫了;也或许是七八岁的年龄阶段特征,也或许是本身性格里有些小倔强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也有我的原因。
最近由于种种原因,我也逐渐没有了耐心,陪伴逐渐减少,对于她的表现负面评价有些过多,没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很多行为都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她闹小情绪,小脾气的时候,身上确实有我的影子。
今天弹古筝,她又想弹那首比较熟练的《茉莉花》,我给她建议:“《茉莉花》已经弹的很熟练了,弹《桥边姑娘》吧。”她听了马上面露不悦,看的出来她并不喜欢我的这个建议,可我却装作没看见,接下来的表现在我的意料之中:一边很不情愿的把谱子翻到《桥边姑娘》那一页,一边嘟嘟囔囔:“哼,我弹不好你非让我弹,你不能给我录!”我没有说话,把手机放到了一边,继续看着她。她带着情绪自然是弹不好的,每一遍都会有出错点,越出错越着急,越着急越出错,还自己否定自己:“我就是个笨蛋,怎么都弹不好。”说着又亮出了她的拿手“本领”——哭,张着嘴大哭。说实话,她一哭我就头大,一头大就爱发火,可是一想到这样会给她带来错误的示范,我压了压正要爆发的怒气,耐心地劝她:“不能着急,静下心来慢慢弹,前面弹得挺好了,只是后面还不太熟练,只练习后面便可以了。”情绪正到高处,她才不听我的这一套呢!还是一个劲儿地哎哎呀呀,不能静心练习。我心中的小火苗也是蹭蹭蹭的往外冒,但我已经决心要改,不能发火,一旦发火肯定是我俩一人一肚子气不欢而散,古筝弹不好,都带着情绪睡觉肯定也不好。想到这里,我努力控制住心里的火气,平复自己的心情。
“来,丫丫过来。”我朝她把手伸过去。
“干嘛啊?”她以为我又要批评她,本能的往后躲了一下。
“过来,妈妈有个好办法分享给你。”
“嗯?”她有些意外,瞪大了眼睛。
“是的,来,趴在妈妈肩上平静一会儿,妈妈会给你力量的。”我尽量温柔平静。
她趴过来,我给她擦擦眼泪,这时弟弟也跑来,要给姐姐抱抱,我说那你再亲亲姐姐,给她点力量吧!弟弟很乖,又抱又亲,一会儿她便抬起头来,说:“妈妈,我好多了,我再接着去弹。”
虽然依然有错误出现,但她至少已经不着急了,终于弹了两遍顺畅的,我便劝她休息一下,明天再接着练,准备洗脚睡觉。可她骨子里的小倔强可不是一下子便能改的,“不行,我还得再弹几遍,还是不够熟练。”“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下子便能做好的,休息一下,相信你明天会弹得更好。”在我的劝说下,终于离开了古筝,去洗漱了。
睡前躺在床上,还是对自己有些不满:
“妈妈,我还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我怎么才能管住自己呢?”
“管理情绪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定要去努力改变,就像妈妈今天一样,看到你哭闹,没有像以前一样吵你吧,你觉得我的新方法怎么样?”我半开玩笑地问她。
“可是我还是弹得不够好啊。”
“过程比结果要重要,只要努力了,哪怕结果没如我们所愿,我觉得也是完美的。”
“可我还是忍不住着急。”
“那你就每次想闹情绪时先深呼吸几次,劝慰自己平静下来,再去解决。这方面妈妈做的也不好,咱们一起改吧,再不改弟弟也会受到影响的,坏情绪是会传染的,我传给你,你传给弟弟,这可不好,你不是喜欢我们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吗,那咱们全家一起改。妈妈带头好不好?”
“嗯,好,我以后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妈妈,晚安。”
她伴着故事睡着了,我却深深陷入了沉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可是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吗?是毫无功利性简单而纯粹的吗?爱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耐心陪伴了吗?我们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了吗?我们有没有真正的以“儿童视角”看问题?
……
做父母是一场悠远的修行,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只有边做边不断学习,才能丰盈成长。做父母我不是完美的,但我愿意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