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我还是爱你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面纱》
世人谈到毛姆,总会谈论他的《月亮与六便士》,确实,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但真正入毛姆的坑是在看了他的《面纱》后。毛姆总是喜欢挖掘人性,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不肯承认的懦弱与卑微。《面纱》讲得就是一个略带俗套却又有着毛姆风格的故事。
这部小说的写作得益于但丁诗句的启示,皮娅的故事激发了毛姆的想象力,虽然这个故事因为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背景搁了很长时间,但当他远赴中国之后,这件事有了转机。他本人说这是其唯一一部由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
初读这本书时我以为是讲爱情,说婚姻,谈背叛,诉离别。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没有人能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爱。
20年代的伦敦,一心只求跻身上流社会的虚荣女子凯蒂,甘愿选择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下嫁医生瓦尔特,婚后随夫移居上海,然而难耐寂寞,旋即搭上英国外交官背夫偷情。面对不忠妻子,瓦尔特毅然决定举家前往霍乱肆虐的湄潭府,作为对她的最大惩罚。浮世纷扰,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夫妻俩却发现了另一片天地,在遥远的异乡第一次走近对方,只是一切来得太迟。
人,毕竟是人啊。一当他激情澎湃,他所可能有的一点点理智便很难起作用,或者说根本不起作用。在毛姆的笔下,爱情是不可控制的欲望,是飞蛾扑火的冲动,是不堪一击的枷锁。所以一遭到背叛,才会更加痛苦,更加疯狂,即使带你走向死亡。
能使人幸福的东西,同时又可以变成他痛苦的根源。书中有一段话,瓦尔特说: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文中的瓦尔特即使爱得那么卑微小心却还是没能逃脱背叛的命运,他更看不起自己即使知道了真相却仍爱着凯蒂。
我原以为凯蒂是缺爱,真正的爱,所以和唐生纠缠到了一起,她可能以为她遇到了真爱。因为似乎她从未得到,即使在家庭中。她渴求有人能爱她,使她不再孤独。但后来我觉得不是,瓦尔特那么爱她,她却不珍惜。
再读时,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人性的复杂。
两人的结合本就不是因为爱情,他们的婚姻里没有爱,甚至遭遇了背叛,连善良的瓦尔特也会愤怒到想杀死妻子,人性的阴暗面有时很可怕,一个老好人也可能变成恶魔,他投入的感情越深,恨也是歇斯底里的。所以最后瓦尔特死的时候才说了一句:“死的却是狗。”在感情上,面对凯蒂,他卑微得像条狗,小心翼翼地爱着她,低到尘埃里,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在瓦尔特临死前,凯蒂向他忏悔,希望他能原谅自己所做的一切错事。凯蒂认为如果他原谅了她,那么就是原谅了他自己,也就可以心平气和地瞑目了。似乎是全然为瓦尔特考虑,但我认为,这时候她想的还是自己。她希望解脱的不是瓦尔特,而是自己。她希望得到瓦尔特的原谅,以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
我觉得最体现人性的大概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以为故事的结尾凯蒂会俗套地爱上医生然后两人又重新在一起,没想到毛姆的故事确是这样结束:医生死了,凯蒂带着悲伤重新回到了伦敦。这算是悲剧的结束吧,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剖析清楚,以便你看得更清楚。可是没有想到最后回到伦敦的凯蒂,并未得到净化,还是屈从了内心的欲望,与查理滚了床单。这可能才是真正的人性吧,在一切的欲望面前什么都不值一提。毛姆总是把人性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性。
最后的最后,凯蒂离开伦敦,去与父亲生活。在凯蒂与她父亲的对话中,我们也能发现许多,感受到一些变化。先前她把父亲当做提款机,对他十分冷漠,她的父亲在其母亲死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但当她提出要与父亲一起生活时,他的父亲是有些失措的,但是挣扎后还是答应了凯蒂与他一起生活。每个人都在变化。
电影版与书相比,我觉得更生动立体些,虽然在有些方面有所改动。在电影的结尾,凯蒂又遇见了唐生,但她回答孩子,这个男人谁也不是,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的结尾改成这样,也许她想否认掉自己所做过的一切重新生活。但我觉得与书相比较,反而映衬着书中的结尾更加讽刺,凸显了人性不堪的一面。生活就像面纱,你一但揭开,就是不一样的生活了。
如果说这是一部写人性的小说的话,我觉得它其中写到爱情的观点、讨论真的是很精辟。比如“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究竟为什么人们会爱上另一个人,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每个人的看法也都不一样,但毛姆的答案让人很有画面感。确实,一个人最无奈的大概就是爱上一个永远不会爱你的人,即使到了最后,凯蒂也没有爱上瓦尔特。一个人很难接受自己深爱的人不爱自己,但爱不是感激,不是有付出就有回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这本书还是有很多点值得探讨的,比如最后瓦尔特死前说的“死的却是狗”这句话,与后面军医的话,他到底是意外感染还是故意拿自己做实验。可能是他觉得自己永远也等不到凯蒂的爱而绝望而死。他就像那只狗,被凯蒂的背叛杀死,被自己带她来这的愚蠢行为杀死,被自己得不到回应的爱杀死。
还有这本书提到了“道”。道是一条世间万物都行走于上的永恒的路。每个人选择的道也不一样,修女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上帝,瓦尔特选择了死亡,而凯蒂决定回去重新生活。这里的“道”很符合在中国的背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看太复杂深沉的东西,可能是乏味枯燥看不下去,也可能是大多数人看不懂。而毛姆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讲故事。他对人性有敏锐的洞察力且擅长聪明地讲故事吸引读者,而且不忘低调刻薄的嘲讽世人,却不忘自己的情怀。
毛姆的作品可能没有特别大的格局,但是他对日常生活和对人生都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觉,他对每个人物的塑造都特别真实生动,而且都极具复杂性,其实是对每一个人人性的探索和挖掘。
毛姆的文字细致,简约而又生动,他可能没有夸张的想象,但是他用缓缓的话语把人性给你慢慢地剥露出来。《面纱》这部书,毛姆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还有逆转的写作手法,其中好几次逆转都吸引了大家的阅读兴趣及思考。就像结局,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毛姆总是像讲故事一样揭露出人性的缺陷。比如凯蒂,虽然她漂亮,但是虚荣,肤浅,用毛姆的话来说她就是个二流货色,但这是她从小到大的环境、家教所影响的,你不能改变什么。你以为医生是个好人,因为他那么爱凯蒂却还是被背叛了,但是他却逼迫凯蒂和她去中国,去那个充满死亡的地方,其实他的内心是想带她去死。即使是表面是好人的医生也有阴暗的一面,每个人都是。
有人说这本书是女性精神觉醒的经典读本,有人说毛姆比女人还懂女人,把她们的心理刻画地真实生动。《面纱》中的凯蒂遭遇了种种事情后,被修道院修女们的信仰所冲击,最终走向了一条通往安宁的路。即使人性可能有许多不堪,但毛姆总还是留有一丝希望与天真。
我以为面纱是隔阂,是未暖的爱下待解的冰,是无情揭开后,仍然有勇气继续的理由。
《面纱》的书名出自雪莱的十四行诗:“别揭开这幅彩幕,它被活人称为生活/虽然上面所绘的图景显得很不真实/只不过是以随随便便涂刷的彩色/来摹拟我们愿信以为真的一切东西”。
生活总是蒙着面纱出现在你眼前,你想揭开它很容易,但是揭开之后呢?
你是否有勇气面对明天,是否偶尔也会后悔揭开了这神秘的面纱。
生活原本就是平淡庸俗的,我们揭开面纱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曾因愚蠢而犯下的错,和那些不得已经历的磨难,或许并非没有意义,它让我们看清了那条本就存在,却一直被心灵的雾霭遮住的路,并会心怀悲悯的一直独自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