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他的价值观只能由身边的亲朋好友决定。而经常读书的人,在面对人生的抉择,不会听信旁人三言两语的观点。因为他知道身边的人,都无法指导自己的生活。他更愿意借助书籍的力量,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
在书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读一篇鲁迅的散文,你会对历史重新审视;读一本路遥的小说,你会对人生有所思考。每一本书都像一位人生导师,为你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重塑不同的三观。
作家林语堂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而满腹经纶的人,总能走出时空的局限,拥抱更大的世界。于个人如此,于国家也是如此。
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是一种责任。一个人不读书,就必定会被生活所碾压;一个国家不读书,就必定会被世界所欺凌。唯有多读书,才不会固步自封,为当前的现状自满。眼界开阔了,才能审视自我,民族的命运才能迎来新生。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在底层耗尽力气,也摆脱不了平庸的命运。但借助知识一步步往上走,就会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
“知识改变命运”。听过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书籍一样,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一个人想要突破阶层,就离不开读书的助力和文化的加持。因为读书,会赐你冲破人生桎梏的勇气;文化,会予你超越自我的能量。不论何时,只要你想要持续进步,就需要不断汲取书籍的养分。如此,你才能通过知识的提升,将人生的舵稳稳掌握在自己手中。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许多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林清玄“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否则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读书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着这个世界的宏伟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