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家人吵架了,原因是他要给我买十年期的理财险。年底了,为了完成业绩需要一单。
首先,我不否认保险的合理性。有时候保险真的是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生出意外是难免的,与其不幸发生后在朋友圈整那些水滴筹,不如买一份健康险。为自己,也为身边的亲人朋友负责。大家都是挣得辛苦钱,自己辛苦点买份健康险,别到时候拖累别人。
但过犹不及,过多的保险,特别是【理财险】,常常还是3年5年10年交的,相当于预支了自己未来的收入,把自己未来的钱都交付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条款都是多少“专家”研究出来的,必然是他们能盈利的条款。其中的套路如果不深入研究,根本看不出问题在哪里。
以下论述主要指理财险。
保险从业人员,大部分最后都会成为炮灰。将自己身边亲戚、朋友的保单录完以后,开拓不了陌生人市场,然后压力袭来。刚开始可能还会买自保件(自己买保险完成业绩),但越来越多,最后只能脱离这个行业。然后哪天保险交不上了,断保以后自认倒霉。
保险从业人员挣得工资,大部分还会重新投入到保险中去。所以从业人员表面是销售者,其实是购买者。
但保险从业者认识不到这一点,更有甚者,为保险与家人站在对立面。一旦家人劝说,不要从事保险行业了,他就会觉得家人全部都不理解他。他吃苦受累都是为了家人,但得不到理解,委屈至极。
但为什么不想想,你一个人站在了所有家人的对立面?难道你比所有人加起来都看得远看得清楚看的真切?难道只有保险从业人员超越所有人,拥有最聪慧、敏锐的眼光?别人不支持你从事保险销售,就是愚蠢至极?
保险公司制度,每天两个小时“学习”时间。百八十人坐在一个会场,然后就各种喊口号(打鸡血)、憧憬未来(画大饼)、坚定信心(洗脑)。
好,这是你们的一种发展方式,我没有过多的意见,但你们不能灌输这种思想吧——“亲戚朋友不支持我就是不理解我他们不懂我但我必须要为他们的未来规划为他们的健康规划为他们为他们为他们哪怕全世界不支持我我都是最对的最正确的要孤注一掷的走下去不回头”
一个普通家庭的保险从业人员,最后把身边的亲戚朋友的保件都搜刮完以后,开始为了完成业绩自己买买买。3年、5年、10年,把亲人未来的收入都预支出去。这合理吗?这不合理吧!
别说什么比银行利率高,也别说什么30、50年后回报。理财险都影响到了现在的生活,干一辈子苦力为了保险公司,挣得辛苦钱都填到保险公司里,凭什么?总跟银行比,银行能随时取,你理财险能么?
现在最重点的问题是,我和亲人就这件事谈话只有2小时,但从他入职到现在每天两小时,他仿佛被打上三体里的“思想钢印”,执拗且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