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文章的第二年第195篇
王何琴写作目标:为传统中式婚礼打造
前天是关公诞辰1859周年,同时也是王何琴策划执行下黄关帝庙关公诞辰祈福节的第六年。
烈日下的仪仗
在没有举办关公文化节以前,自己家乡最热闹、人最多的时间就是过年。以往正月一过,除了红白事人多一些,一整年小村子都是静悄悄的。
2014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那天,小村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外工作人员回来啦,本村嫁出去的姑娘回来了。大家不约而同的聚在村东的关帝庙前,用最传统的燃香磕头,上供放炮来表达对家人四季平安、求福求富贵的,最朴素的祈求和最美好的期许。
晚饭后,一年难得一聚的相好朋友,三三两两走在小时候每日必经的那条马路上,聊着家常,说着村里的过去和现在,一种久违了的乡情随着月光慢慢的铺满小山村的沟沟坎坎和房舍屋顶。
烈日下的仪仗
祈福
武圣关公
首届关公诞辰祈福节
夜深了,偶尔一串鞭炮声划破夜空,过去春节才有的那种祥和笼罩着整个小山村,伴着偶尔才能听见的几声狗叫声,大伙进入了梦乡。
六年的时间眨眼过去,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成为小村子的一个特有节日。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六月二十四是村里乡亲们心里的关老爷1859周年诞辰。还是去年的几个在外工作人员,大伙一致商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尝试着办一场小型的消夏晚会。
祈福
武圣关公
首届关公诞辰祈福节
活动准备中
当天晚会的节目虽然不多,但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大家都乐在其中。
活动当天虽然气温很高,到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都尽其所能。
又一年的关公诞辰祈福文化节结束了,通过本次活动,收获最大的是邻里享受的又一次年中相聚。小时候一直想离开,老了一直想回来的家,我们回来了。
烈日下的仪仗
团结就是力量,全村百姓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一位老人在晚会舞台上回忆小村子过去文化生活的辉煌,在感慨今天生活幸福的同时,也折射出新农村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期许。
留住金山银山,更要留住民俗乡情。一味地把一些民俗活动看作迷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
《礼记》曰:“有功于民者,祀之。”历代受祭祀者均为有功于民者,祭祀先贤就是要弘扬其所代表优秀传统文化。
家乡小村子的关公诞辰祈福节能传承下去,忠义仁勇精神能成为一种村风激励一代代村里人是很多人的一种期许。
烈日下的仪仗
下黄关帝庙前仪仗
2014年下黄关帝庙首届关公祈福节
图片发自简书App
烈日下的仪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