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原则是列入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可以确保同一组的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还可以防止遗漏。进行演绎推理时,可以很容易找到演绎的逻辑顺序。但在归纳组中,可以选择几种逻辑顺序。从大脑的分析活动出发,可以分为3种:
1、确定前因后果关系:即通过某种行动会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当必须采取多种行动时,必须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这些行动就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系统,即共同导致某结果的原因集合。构成该过程的行动职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比如在绘制组织结构图或者行业结构图时,通常会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比如公司可以分割为财务部、会计部、人力资源部、销售部等等。对应的是结构顺序。
3、将类似事务归为一组:比如目前出现的3个问题都是管理层不愿授权出现的。同一组的思想都有共同点,区别则是程度不同,所以可以按照“重要性”或者“程度”从高到低,或从大到小排序,这个也称为比较排序或者重要性顺序。
一、时间顺序
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逻辑顺序,因为和人们在对思想进行分组时,这种顺序最常见。但是也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比如在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人们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比如在大脑中潜在的思维过程得出结论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考采用了这一过程。一般来说,主题句是要达到的效果,表达思想的顺序与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致。
怎么解决时间顺序中逻辑不清的问题呢?
1、根据结果寻找原因,如何做?
①首先避免过程步骤太多,根据之前提过的神奇的数字7,人一次最多记忆7个项目,超过7个时,就应当归类分组;而且这么多个,某几个思想之间有可能缺乏紧密的联系。
②假设自己就是执行者,采取了各种行动,并想象之后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判断必须采取的A行动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B行动,还是为了实现C行动。这样可以缩短思考分组是否合理的时间。注意:虽然各个行动时按照顺序罗列的,但他们并不处于同一个抽象层次上。
举例:猎头业务涉及对时间周期的把控。
A、了解客户岗位需求;B、理解客户所在行业,制定搜寻计划;C、实施该计划;D、客户对猎头公司的接受期,信任度建立期;E、信任度巩固期;……
检查这么分组是否合理时,假定自己就是执行者:首先,了解客户岗位需求;其次,制定搜寻计划;然后……“就会发现,出现问题了。前3个是行动,后2个是由这3个行动产生的结果,不应该放在同一组。
2、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如何做?
①试着按顺序检查文章/表述的思路,检查是否忽略了某一步骤。在检查第一组到第二组的逻辑顺序时,试着想一下这组思想分组的逻辑基础,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