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夜话之一
幸田露伴
翻译 陈德文
宋诗人很多,其中最伟大者当为苏轼字子瞻者也。正因为称大诗人犹感不足以表达其人之伟大,所以不论称不称大诗人,对于他来说,乃头上片云,任其去来,不当回事儿。然就其诗人性格,诗人业绩,致使后人把他作为大诗人来看,也未尝不可。
他自称东坡居士,是在年四十七,居黄州时,就东坡筑雪堂始。其后他人、自己皆呼东坡,最后使年轻时代的他也号称东坡,诗人其名掩蔽了他的一生。
东坡六十六年的生涯中,有两次命运陷于大厄。一次是未称东坡前四十四岁时,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官任地为御史台皇甫遵召捕,八月十八日,打入御史台之狱。罪名是讪怼天子(神宗),诗见其证。沈括,这个也是颇有名的学者,有诗文之才,其著述今犹存,和东坡同在馆阁。以沈指摘东坡诗为发端,欲在政治上打掉有异见的碍手碍脚的东坡,何正臣、舒亶、李定、李宜之等,爬罗摘抉东坡诗篇,束之以供攻击。因此,为救东坡,当时官位至太子少师而致仕的颇有势力的张方平、吏部侍郎范镇等,上疏论救;东坡弟辙字子由,愿纳在身官职赎兄之罪。所有这些均未被采纳。张操、李定得诏推治勘问,置于狱直至当年十二月末。当然,东坡是无罪的,然政治上的反对派诬而罪之,且欲使张方平、司马光、范镇等得读东坡讥讪之诗的人们关联其中,皆陷于法。幸宫中有仁慈聪明之指示,群小中伤未能得逞,宫中遂遣冯宗道覆案,狱遂定。东坡蒙出狱之恩,左迁黄州团练副使,有关者仅得小罚而事终。然一时东坡自度不能堪,欲死狱中,作寄弟子由二诗,授狱卒梁成。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时夜雨独伤神。
悲其不到五十,偿前世之债而死,十口之家未得委于人手。以上二句,及"是处青山"句,亦很分明。"他时夜雨独伤神"句,亦可作普通寻常句解,但犹自别有深味。此本于轼辙兄弟自有天性诗人之处,又本于兄弟之情深。当年,二人尚年轻,东坡二十六,颖滨二十三,青年意气轩昂,为将出世建功,登都应试之时。然于怀远驿,一夜寂寞听风雨之声。其实,东坡读韦苏州诗,至"哪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始发离合感慨之意。兄弟亲密,相共快乐度日,人生幸福,和易闲适,何物可换?然欲立世建功,自然必须奔走官途,别离东西。此乃当然之事。但,早退险峻功名之路,完成清淡闲远之活计,共度熙熙雍雍之人生,兄言之,弟和之。年方二十六、二十三的两青年诗人,于旅馆一室,听秋夜雨声,面面相对,四目相视,安然柔和,恬静淡泊。此种年龄,即使吃马肉,饮恶酒,酗醉骄人,气焰嚣张,亦没有什么奇怪,然此二人虽面对客窗凄清之风雨,又为善良闲澹之诗人韦苏州之诗所打动,互相交谈此种感想,这是多么富有品位的清新、美好之举啊!
此时此种感怀得在二人之间永存。因此,东坡开始为凤翔府幕府中人,嘉佑六年,即当年十一月十九日,向任地出发之时,与来送行的子由,分别于郑州西门外,马上赋诗以寄之:
亦知人生要有别,
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寒灯夜雨"一联,说的正是怀远驿的事。至结末二句,显露全意:
君知此意不可忘,
慎勿苦爱高官职。
其后,岁月忽忽,熙宁十年七月,兄弟得以百余日相追随,后会宿逍遥堂。子由其时有诗二首,有长引曰:宿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
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
不知漂泊在彭城。
为至今犹未遂旧约而遗憾。
秋来东阁凉如水,
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此窗呼不起,
风吹松竹雨凄凄。
意同前诗,情态更多。
东坡此时年四十二,坡诗之引有云,子由将赴南都同余会宿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殆不可为怀矣。。悲宿愿未遂,自解,且以慰子由:
别期渐近不堪闻,
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
形容变尽语音存。
因为人已属初老,风雨萧萧,淡悲远响响。然此时,苏子膽苏子由皆盛年,于人生多所寄与不已。此年,,子瞻为当时一大人物、栋采之士、一方巨师之张方平假其如橡之之笔,作谏用兵之书。文载于本集,今存。其实难言之处,分明为年壮气锐之天子所不悦。言毕,张安道舍命上书。至后,安道此比书所言正是战功未成之后,使天子不思其言。当时,天子、庙堂堂大臣,无人以安道为是。然敢放巨弹震骇庙堂,书其文之子膽焉有有不被憎恨之理?东坡之后,大诗人陆放翁评曰:东坡代作张方平谏用兵书,可与日月争光。实堂堂峻烈,尽言其所欲言也。书此文者当然惹起反对派人们的大大反感,此种事情暗暗郁积,而起诗案之狱,欲置东坡于死地矣。
东坡狱中诗"夜雨"二字,知此等事读之,可知"夜雨"二字实非等闲,有"琴弦一弹,谐音相应"之妙。
此大厄过后之第二次大厄,始自元佑八年,年五十八时,出京,知定州。年五十九、六十,次第遭贬斥。年六十二时,谪澹耳。至六十五岁,元符三年,沉沦海南孤岛数年。厄起于元佑八年九月,而后堕落又堕落,恶运重叠,遭遇可怖造化之翻弄。《东府雨中别子由》诗,竟也成为"夜雨对床"之因缘。东府即连阙东西二府之东府,子由其时执政,故居东府。偶然雨降,桐亦偶然在矣。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归来如健否,莫忘此时情。
"白首归无期"句,传何等悲戚之响?"对床夜雨"一联,于此亦传数十年前幽玄之音。此时不是京官,刚任地方官,依然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事、上轻军都尉、赐金鱼袋之身份,还没有被完全打倒。然自此以后一路下滑,开始向大厄发物。今欲语者,至檐耳止,略谈这位诗人如何有此不幸之际会,以及其间有哪些诗作。
(昭和十四年三月)
关于作者
日本作家幸田露伴(1867~1947),原名成行,别有蜗牛庵、雷音洞主、脱天子等雅号。他早年在中日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成长,积累了深厚的学识,文学造诣非凡。他的名字与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等大师并列,共同见证了日本文学史上被称为红露逍鸥时期的辉煌。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备受瞩目,他因此获得了1937年日本政府颁发的第一届文化勋章,以表彰其卓越贡献。对于幸田露伴的作品,我们不能忽视其丰富多元的创作。他的代表作包括《风流佛》、《五重塔》、《风流微尘藏》、《命运》和《连环记》等,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