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
城步隐字联:
探寻历史与文化的神秘密码
·
【李德文】
·
湖南西南边陲,有一个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的城步苗族自治县。这里不仅有层峦叠嶂的山川、蜿蜒清澈的溪流,中国南方独特的高山牧场,还蕴藏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城步儒林镇的岩底菜园冲,一副隐字联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在偶然间被发现,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探索与传承的热潮。这场因隐字楹联探讨而引发的文化热潮不但轰动全国,而且波及东南亚和其他一些国家。
·
偶然发现:开启神秘之门
故事要从1997年湖南邵阳市委副书记肖尊国深入城步基层调查研究说起。在一次调研过程中,肖尊国走进了儒林镇岩底菜园冲的一户农家。这座房屋古朴典雅,充满文化气息,大门两侧的一副奇怪的对联和门楣上的五只蝙蝠(寓意五福)图案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副对联正是“门垂碧柳□□,宅近青山□□”,其独特之处在于上下联各缺失两个字。肖尊国凭借敏锐的文化感知,当即意识到这副隐字联背后可能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绝非普通的对联。他深知,这样的文化瑰宝不应被埋没,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
于是,肖尊国在发现隐字联后,当即指示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邹宗德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前往现场调查考察。
·
实地考察:触摸历史脉络
接到指示后,邹宗德深感责任重大,在1997年的金秋时节,他邀请湖南省楹联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余德泉教授和长沙大学教授、省楹联学会秘书长易哲之等,赶赴城步岩底菜园冲。他们在县委副书记李德文陪同下抵达现场,对隐字联进行了认真的实地考察并对周边环境做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之后,他们在此基础上又从楹联文化演变发展历史和城步风俗民情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多维度地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试图从中探寻隐字联创作的时代背景和隐字联的特定含义。
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邹宗德他们了解到这座老宅的一些历史传闻。原来,这座老宅曾经属于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文人——肖子秀。肖子秀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志趣高雅,醉情山水,淡泊名利。或许,这副隐字联正是他对家乡山水的赞美和对生活感悟的凝练表达。
余德泉教授是我国楹联界的权威专家,在全国首开楹联艺术研究生班之先河,在楹联理论研究、创作实践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学术成果对楹联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易哲之在楹联组织活动、文化推广等方面经验丰富,为楹联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家们在考察研究中,对这副隐字联的大致创作年代、人文背景及周边形胜、民俗风情等因素进行探寻研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查找联语中空缺字的线索,挖掘隐字联背后可能隐藏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并在各类报刊媒体发表大量论文,掀起了一股楹联艺术研究热潮。特别是余德泉教授和邹宗德会长更是发表了论证严谨、见解独到的文章。
随后,一场围绕城步隐字联的学术研讨、座谈热烈展开。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观点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有的专家从文学典故出发,联想到李白的《题东溪公幽居》七律诗中有“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之句,认为隐字联联句当是“门垂碧柳似陶,宅近青山同谢”,是化用谪仙诗句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文人风范的追求;有的专家通过查阅城步的历史资料,发现某个时期城步文化繁荣,文人之间常以楹联唱和,推测这副隐字联可能创作于该时期,缺失的字或许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文人交往有关;还有的专家从民俗文化角度分析,结合城步苗族的传统节日、祭祀活动等民俗习惯,认为隐字联可能在特殊节日或场合创作,缺失的字蕴含着吉祥寓意和祝福。
·
广泛争鸣:文化盛宴开启
专家们的讨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这场关于城步隐字联的研究热潮迅速从专家学者的小圈子扩散到社会各界。《中国楹联报》率先报道了这一发现,随后《羊城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跟进,对城步隐字联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报道。一时间,城步隐字联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楹联爱好者、文化学者和普通民众的关注。
广大楹联爱好者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结合对城步文化的理解,提出独特的解读;有的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寻找与隐字联相关的线索;还有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隐字联的字迹进行数字化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破解谜团。
在这场广泛的争鸣中,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使得对城步隐字联的研究不断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这副隐字联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城步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
传承价值:文化遗产的光芒
城步隐字联的研究和讨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它为楹联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城步隐字联的发现,让人们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加关注,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楹联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隐字联的研究和解读,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楹联的创作技巧、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历史研究角度而言,它是研究城步历史文化的重要线索。一副小小的隐字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城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和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对隐字联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城步的历史文化资源,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丰富和完善对城步历史的认识。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城步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在社会价值方面,城步隐字联的讨论和研究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城步作为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隐字联作为城步文化的独特符号,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对它的研究和探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增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传承新篇:文化瑰宝的延续
在这场持续多年的城步隐字联研究热潮中,邹宗德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深知,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保存下来,对于楹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他不辞辛劳,四处收集整理关于城步隐字联的争鸣文章,精心编辑成册,最终出版了《城步隐字联探秘》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是对城步隐字联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对楹联文化研究活动的一次重要展示。书中收录了众多专家学者、楹联爱好者的文章,涵盖了从文学、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角度对隐字联的解读和探讨。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同时,这本书也为后人研究城步隐字联和楹联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成为楹联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城步隐字联的发现与研究,是一场关于文化探索与传承的生动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城步隐字联将继续散发着它的神秘光芒,吸引更多的学人去探索、解读,让这颗楹联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显光彩,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2025年2月12日于湖南城步儒林寓所)
·
《城步隐字联探秘》邹宗德李德文编著
·
【人物简介】邹宗德,“湖湘楹联七子”之一。1988年加入中国楹联学会,2004年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2006年被聘为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副主任。现为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
【本文作者简介】李德文,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教过书,在党政部门任过职;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协会理事、邵阳市楹联协会副会长。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李德文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别忘了关注我)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