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回忆昨天写过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息息相关。
就像我的妈妈遇到了靳老师,靳老师热爱经典,为了方便大家互相督促着读书,建立了读经典群。妈妈也就开始接触经典。开始是带领着我读蒙学的《三字经》,《千字文》。后来读起了《论语》和《易经》……互相分享读书的所感,还和靳老师相约把一本书读够100遍!有空就读,那就是着迷的状态。这就是"近朱者赤"吧!
再说我的一件浅卡其色的卫衣洗过颜色变深了。妈妈说就一件浅色的衣服,和黑色衣服一起洗了!结果就被染色了!这是"近墨者黑"。
俗语说∶"跟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跳大神"这是身边环境影响的力量。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位伟大母亲注重环境影响的典型做法,成就了亚圣孟子。还有周朝的三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胎教成就了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还有周公旦的圣贤诞生!可见环境影响是多么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还有两个"者"是主观的。前者积极主动去靠近美好,看见美好,调频到"朱"的频率自然而然的就"赤"了。后者随波逐流,没有抵御"墨"的能力,慢慢就被同化染"黑"了。环境固然重要,"者"才是主观能动的主要原因。
《孔子家语》中的这段话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意思相近。处在一种环境中时间久了,容易被同化。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一种经历!
前段班级群里老师发的文章《破窗效应》也有相同意思。在有一个破窗的情况下很容易再有人打破更多窗。这就像在一个垃圾场的旁边,人更容易乱丢垃圾。"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同化了!
至圣先师孔子身边的弟子,跟随老师久了,也成为了不少圣贤。这也是一个环境对人影响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所以君子要慎重自己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