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拖延不好,却又时常控制不了自己,在和拖延作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因拖延而焦虑,又在焦虑中拖延……
最近在看《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很透彻地分析我们每次拖延时的行为和心理:
1、开始时信心满满:这次我会早点开始。但只停留在想想,没有做特别的行动。
2、中途时感到紧迫:我得马上开始。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还是抱着希望。
3、时间不多时开始焦躁:一连串的想法在大脑中打转,开始感到自责,懊恼,我应该早点开始,却又逃避这件急需要做的事,做其他无关的事,整理房间,收拾桌面,甚至出去玩。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你努力让自己自得其乐,但没有做完事情的阴影始终在心里挥之不去。
4、截止时间,做出选择:要么放弃,不堪忍受压力,干脆放弃,带着负疚、自责和痛苦的情绪;要么背水一战,做!逼着自己做,你发现虽然开始时很痛苦,但事情没有想象地那么糟糕,至少你已经上手在做,你拼命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最后终于做完了。
5、事情结束后松一口气:我下次再也不会拖延!!这样的煎熬,我再也不想忍受!!
然而下次,依然如此。。。尽管我们痛下决心,却依然重蹈覆辙、挣扎在可怕的拖延怪圈,以至于到后来,甚至放飞自我,宽慰自己,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不,当你把自己推向悬崖边时,你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可以用于计划、修改、完善你做的事,你的焦点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你究竟是否能够将它完成。
经历过熬夜奋战的人,都很明白那种拼命赶任务的煎熬,绷紧神经,提着一颗心,拼命赶赶赶,最后完成任务时,整个人像泄了气的气球。
我们清楚地知道,是自己前期的松懈将自己置于这种境地,其实本可以不必如此。
克服拖延症,走出拖延症怪圈,得先明白我们为什么会拖延,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拖延者?
书中指出,拖延不只是个人的性格,习惯问题,它更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很多拖延者不能识别这些活跃在表面现象之下的情绪波动,而是利用拖延来逃避内心不舒服的感受。
拖延心理:没有意识到的认知
拖延者常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要等准备好再开始做;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没有什么意义,根本不值得做;什么都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总有一个正确方法,正确答案,我要一直等到直到发现它……
其实,这是一种固定心态。
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成功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在生活中面对每个挑战时,你必须一再证实这一点。持固定心态的人,常常不容许自己犯任何错误,因为错误就意味着失败。对失败的恐惧就是从固定心态中衍生出来的,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会证明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或者证明自己毫无价值的事。
拖延,可以保护固定心态的人免受失败的风险。
但与之相反,我们应该培养的是成长心态: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更擅长做某件事,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反而更有趣,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追求挑战,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
从成长心态上看,你的表现并不等同于你的自我价值,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因此,不必因事事追求完美而害怕失败。当你想通了这点,在因害怕失败而拖延时就能对自己说,有些事情即使没有做好,但还是值得去做的。
除了心态上的,拖延还涉及许多心理,对权威规则的抵制、对个体独立的宣言、对他人的防卫,对人际关系中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拖延心理学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用推迟和拖延的行为来换取内心的舒适,缓解那些不敢直视的痛苦。
拖延的成因:家庭态度
书中指出,拖延者的家庭有五个倾向: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过分的施压、怀疑会让一个人压力重重,害怕失败,因为任何的失败都证明了所有的怀疑是真的,而过多的控制会让一个人产生叛逆心理。
其实,准确地说,家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对自尊心(对自我价值的评估)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批评、压制,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无法形成对自己合理的认知,容易敏感、自卑,暴躁……
仔细观察下,身边那边习惯良好、不受拖延困扰的人,都来自于一个民主友爱的家庭,再想想自己最早开始拖延是什么时候?是为了抵抗什么?父母施加的压力?定下的规矩?不认同的教育方式?
任何一种行为,都离不开心理成因,正如书中所说,我们通过行为上的拖延,将自己内心的某些部分(不自信,脆弱)隐藏起来。
改变拖延,不只是改变一个习惯,还涉及改变内心世界。唤醒那些早期家庭环境留在心里的记忆,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和自己被隐藏的部分接触。
拖延行为:陷在时间断裂的泥潭
《拖延心理学》提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概念。
客观时间,顾名思义,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钟表时间,“今天下午五点交作业”“电影八点开场”等,都是客观时间。
而主观时间,指以我们感受和经验为主的时间,常围绕一件事而定位,比如吃完饭就做事,收拾完房间就出门等,都是主观时间。
潜意识按自己的主观时间,拒绝接受钟表时间,就会造成拖延和延迟。拖延行为,让你陷在主观时间里,割裂了客观时间,给予你一种你能掌控时间、掌控现实的幻觉,但你必须认识到,你无法超越时间的限制。
防止陷入拖延怪圈,就应该培养成熟时间,承认和接受客观和主观时间两种观念,并有能力在两者之间有弹性,能自然过渡和变换。
从心理学上讲,若想一步步走出拖延怪圈,最关键的是面对自我,重塑认知,走出让你不适的心理地带,创造内心的完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