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释义
抛弃贤胜权威和聪明机巧,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百姓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机巧与利诱,盗贼就不会有。不过,圣智、仁义和机巧这三项措施作为治标之举,还不足以治本,所以让百姓有所本质的归属:保持朴素纯真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抛弃仁义圣智的所谓学问,这样才会无忧无虑。
启示
标本兼治:标是表面的现象,本是内在的现象。说一个病人表面上得病了,表面上的要治,内心的主要病因也要根治。让一个有病的机体,达到一个合理的治愈,保证他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命。
光治标不治本,我们通常所说的换汤不换药,那么这样来讲,还是流于形式,本质上无所改变。
比如说,我们现在反腐败一个主要的内容,反对公车腐败,公车招标、公车私用、公车旅游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公车腐败的表面现象,根本的原因是掌握这些公车的人,没有一种廉洁的理念。只能有了廉洁奉公自律的理念,所有利用公车腐败的表面现象就会彻底根除。
查处问题和防止问题两方面工作同时进行,即要解决问题的表象,又要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我的理解是
抛弃圣智,人民可以得到百倍利益;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天性;抛弃巧利,盗贼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是形式,作为治理法则是不够的。所以,使人们的认知有所归属,保持纯朴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仁礼等,才能免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