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我是怀着读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的心去读的这本书。约摸读到书的四分之一厚,脑子里还在琢磨浅井爱丽到底是被谁所害、它倒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并没有。我仿佛是被迫害妄想症一般的,自顾自的构造了一个世界。
睡着的时候不觉得夜有多漫长,像重度失眠症患者,村上把长夜以时间节点一寸寸剥离开来,细腻的描述看似残缺的片段。
书都是有灵魂的。字句之间传递了作者乃至整个时代的价值观。
书中提到了一个中国女孩,19岁,花样年华。哦,她从事着灰色世界里相对低贱的活计——她是卖淫女。她是被害人。
白川,日本人,看似光鲜的被工作和生活长期奴役的IT男,害人也被害。首先我很反感人物设计的身份,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对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耳濡目染的蔑视。瞧,已然根深蒂固到每一个民众的骨子里。抛开这些不说,从相对理性的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确很在理。资产阶级的薪酬分配在不触及法律的框框里还是实现了极大程度的自由。当然,法律有那么多空子和三无地带,这无疑给本就自由的事物插上了翅膀。烧杀抢掠可以管,但是吃喝嫖赌永远不低调的存在着。哦,有这么一句话“存在即合理”。中国女孩无辜,白川也很悲哀。
爱丽和玛丽。看这段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妹妹的影子,我俩差五岁,她像姐姐,更内敛些。或许人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如同吸铁石生了斥力一般,推开,远去。爱丽扮演好白雪公主的角色,玛丽作为配角更自在些,反正目光永远不在这儿。或许,彼此都挣扎过。或许,深谙挣扎徒劳无功,木然了。爱丽沉睡中,文末玛丽拥抱爱丽和敞开心扉的回忆很是温馨,原谅我哭不出来。芥蒂是想出来的,血浓于水。妹妹开学的前几天我刚回来,她在我什么都不担心,什么包括一切。
爱丽的沉睡,某种程度上是冲破枷锁的清醒。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高桥。与其说是高桥,不如说是分裂出的另一个自己,他长久的伴你身边不紧不慢的引导你去想象N+1种可能,然后做出最优选。每个人都有那么一部分值得被赏识,或多或少。这一点,你要相信。不,是坚信。
阿尔法城。读的时候乃至写这之前没有足够了解它的背景,甚至连村上描述的句子也记不全了,隐约记得大意——“这里不允许存在感情”。或许它隐喻现实社会,规律的运行,有温度却也冷冰冰。不过也是,如果谁也来先讲一毛钱的感情,那这个世界简直乱的天翻地覆。它可以美好,前提是以劳动或者金钱等量代换。
作者即读者。本想数数文中共有几处“我们只是一个视点”这句话,文末,怎么也没有兴致一一翻阅。的确,我们是一个视点,看着十二小时的黑夜里每一个故事的发生、被蚕食、结束。或许来得及思考,或许惺惺作态。这一点,很高明。
小薰等人,抽离了现实社会的角色,众生,百态。
我们这样活着,也这样活着。
我是这样的自己,也不是我自己。
night。
只言片语,记于九月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