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讳言,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多次眼含热泪,甚至一时差点忍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掉落脸颊,影片带给我的是来自生命深处本身的感动,就像电影的英文片名《Forever Young》,每个有价值的生命都想活得热烈,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因为那样你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在活着,而这就指向影片的主题——那个关于生命的永恒追问:
人为什么而活?你的一生将选择如何度过?
影片开始和结尾的旁白对此作了两次说明:“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毅然面对内心的真实,选择良善......
看完电影回来,对豆瓣的评分和好坏两极化的评价感到有些意外,觉得影片有问题的无外乎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太过煽情,另一种是剪辑混乱失控,我恰恰认为两者都不存在。
首先,煽不煽情、矫不矫情,关键看真实与否;而剪辑是否混乱失控,主要是影片的叙事前后有无清晰的脉络,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的。
电影选取了四个不同的时空和历史阶段,试图理清和打通之间的界限, 阐释生命本身的问题,有点像《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也是我对影片有很深触动的一方面原因,同时对导演感到敬佩,现在已经很少人愿意如此花心思去拍这样的电影,表达和探索深层次的文化与生命价值。
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贯穿了清华百年校史,却不止于简单的献礼,而是以此为契机,认真梳理了百年中国的时代变迁,从更宽广、开阔的历史深处汲取营养,今天的生活总是根植于过去的。
《敦刻尔克》,在不同的时间点来回交叉,看着很费神,这样的平行剪辑是为了让观众获得一种全局观,以此达到身临其境那场大撤退;而《无问西东》也有同样的效果,在四个不同的故事间来回穿插,就是为了有一种纵观历史的全局观,之所以不会显得混乱,是因为四个故事间有内在的脉络联系,共同指向电影的同一主题。
影片的海报上印着一句话:只问深情,无问西东。第一个故事,吴岭澜(陈楚生饰)对求知和生命的价值感到困惑与迷茫,梅校长教他面对内心的真实,他也从泰戈尔的诗里悟到生命的意义;到了第二个故事,作为大师们的学生,沈光耀(王力宏饰)对家国之间的抉择无比纠结,但他毅然面对内心的真实,这是师承;第三个故事,陈鹏(黄晓明饰)是沈光耀当时救助的孤儿之一,他付出了自己最纯粹的爱和热血,李想因为愧疚救了张果果(张震饰)的父母,才有了第四个故事张果果对四胞胎的资助,这是美好生命价值的传递,他们无一不饱含深情。
师生情、母子情、男女间像原子加速般的热烈爱情,对陌生人付出生命与同情,只为了对生命本身的赞许。
那个遥远中国的人文传统与师承,家国情怀,不该只停留于想象,我们有必要亲身去了解和触及,那是对作为中国人的自我确认,面对那时的家国动荡,个人前途与国家历史命运复杂交织在一起,多少人几无选择,多少杰出的年轻生命,奋发图强,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这是几代人的芳华,他们的豪情、爱与痛,个人选择与挣扎...如此宽广的生命,怎不令人感到动容,又何来煽情?
影片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西南联大简陋的教室在暴风雨中到处漏水,教授无奈叫大家静坐听雨,沈光耀推开窗,看到的是远处美丽的田野,有人披着蓑衣在钓鱼,而近处同学们在操场上冒雨跑步,这就是那时的中国,亲爱的广大同胞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另一些年轻的生命正在接受现代教育,强身健体,奋起直追,但却满目疮痍,看着这样的画面,都会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有人可能会感觉张果果的故事有些突兀,我却认为是让影片落地的关键,张果果的生活正是我们现在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在繁忙的工作和现代都市里迷失,日益活得麻木,每天看到和听到多少不尽如人意的事,该如何面对内心的真实,选择良善......你不禁想从历史中寻求解答,曾经那些杰出的年轻人,面对更为复杂的个人境遇,他们又是如何抉择的呢?不知道导演的剧本是否有这样的构思,反正我经常作如是想。
最终,影片所呈现的是超越时代的,那就是,每个有追求的生命,都想活得热血、有意义,都想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生命的价值,在于“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