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涉案高管撑腰:海辰储能的员工守护与行业启示
当一名普通员工因工作相关的争议事件被采取强制措施,企业选择沉默还是挺身而出?海辰储能的答案,写在了连夜发布的声明里,藏在了董事长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更体现在为员工冯某提供的全方位法律支持中。这场看似针对个人的权益保卫战,实则关乎行业人才流动的正当性——保护无辜者,就是守护人才在行业内自由选择与发展的根基。

事件的起点,是今年7月中旬冯某因涉嫌“商业秘密侵权”被采取强制措施,涉案技术指向“复合集流体技术”。而海辰储能的反应迅速且坚定:8月4日,公司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不仅引用专业第三方鉴定结果,明确指出涉案技术“为公众所知悉,不具秘密性,因此并不构成‘商业秘密’”,更表示相信员工。
业内人士分析此案,也直接点出关键证据——WO2020093375A1专利。这份2018年11月9日申请、2020年5月4日公开的专利,属于储能单元材料技术领域,详细记载了膜及制备工艺,对金属层的阐述尤为详尽,且包含了所谓“商业秘密”的全部技术内容,其公开时间比涉诉专利早两个多月。这一公开专利的存在,成为冯某无辜的核心佐证,也成为海辰储能为其提供法律支持的底气。
更让员工触动的,是企业传递的“力挺个人”的文化温度。8月5日,董事长吴祖钰向全体员工群发公开信,那句“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引发强烈共鸣。“海辰是从‘没人没钱没方法’的创业期走过来的,大家最懂‘抱团取暖’的意义。”一位老员工回忆,公司成长的五年里,从疫情挑战到出海破局,始终强调“员工与企业共进退”。这种文化认同在冯某事件中转化为集体信念:“公司敢为员工说话,不是盲目护短,而是基于专利公开的事实——技术本就是公知的,员工不该为此背锅。”
从行业视角看,海辰为冯某提供法律支持的深层意义,远超单一事件本身。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若因技术争议就让无辜员工独自承受压力,甚至影响其职业发展,不仅会寒了从业者的心,更会人为设置人才流动的壁垒——当员工因担心“被追责”而不敢正常跳槽、不敢参与技术交流,行业的创新活力便会受限。
WO2020093375A1专利的公开事实,本就为涉案技术的“公知属性”提供了铁证。在这样的前提下,海辰储能的选择,本质上是在守护行业人才流动的正当性:让技术回归公知本质,让人才流动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让企业与员工的信任成为行业生态的基石。正如一位员工所说:“保护冯某,就是保护每一个认真做事的人——这才是行业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