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只剩下一个空座位,一位老人带着孙子上车后,将仅剩余的一个座位让给上四年级的孙子,孙子很大方的就坐下了,一路上只顾在手机上打游戏,老人只好站着。
老人旁边也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位四岁的孩子,娘俩一人一座。那个四岁的孩子几次不想坐在位子上,都被他的妈妈制止。路上老太太埋怨年轻人不能关心老年人让出座。而那位年轻的母亲则认为老太的孙子是孩子,别人家的也是孩子。好像在事件中谁都没有错,但是问题一直在,这让人想起一个悖论故事。
在一个小岛上,岛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到达这个岛的人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回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对于每一个到岛上来的人,或者是尽兴地玩,或者是被吊上绞架。有多少人敢冒死到这岛上去玩呢?一天,有一个胆大包天的人来了,他照例被问了这个问题,而这个人的回答是:“我到这里来是要被绞死的。”请问国王让这个人在岛上玩,还是把他绞死呢?如果让他在岛上游玩,那就与他说“要被绞死”的话不相符合,这就是说他说“要被绞死”是错话。既然他说错了,就应该被处绞刑。但如果国王把他绞死呢?这时他说的“要被绞死”就与事实相符,回答就是对的,既然他答对了,就不该被绞死,而应该让他在岛上玩。最终国王思索再三,让卫兵把这个人放了,并且宣布这条法律作废。
回到那个现实故事,那个老太太的看法就是一个双重标准形象,一方面爱护孙子,把空位让给自己孙子坐,一方面却指责别人没有教养。这也在孙子面前树立不好的榜样,好像世界都是为自己布设的,不利于孙子的成长。作为孙子,估计在家就是一个备受宠溺的人。如果头脑中有尊敬老人的念头,一开始就把空位让给老太,这样的“让座风波”就不会发生。是不是没有解悖的办法呢?应该有。例如:那位年轻的妈妈或者其他人可以把座位让给老太,毕竟不能因为别人的不妥,而降低自己做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