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过的书,不知道你还能记住多少?
前天,我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并且用九宫格记下了笔记,今天再次翻开这本书,发现我能记住的内容真的非常有限。
01
为什么读后会忘记?印南敦史——作为一个每天写两篇书评,一年写近700篇书评的专业书评人,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在他看来,读书和写作就跟呼吸一样,相辅相成。只读书而不写,就像只吸气不呼气一样让人憋闷;只写而不读,就跟只出气不吸气一样难受。
当你读了一本两本三本书后,但你什么都没写,没有笔记、没有感想、没有书评,你却期待自己能够记住书中的重点内容,你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02
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首先要解决心态的问题,作者的方法是:为了写而读,不要为了记而读。
在第一章,作者曾提到“流水式阅读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还有让我心动不已的那句: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
能够在一本书中遇见一行让自己心动的文字,没有刻意地去记住它,但是它却已经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其实说的就是一种心态,如果读书是为了记住,会无形中给自己制造一种压力,“为了写而读”,就轻松了许多。
当我们有文字输出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的文字进行肯定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信心。
印南敦史在2012年受邀在生活骇客网站写书评,在那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书评,关于阅读方面的写作,他只记得上学时写过读后感,他经过半年的摸索,逐渐才获得了一些读者的点赞、评论、转发……当然还远不止这些。
最近我连续写了十来篇读书笔记,这几天的笔记,也渐渐为我带来了一些点赞、评论和关注,我写作的兴致也更高了。
03
解决了心态的问题,我们就开始实操,作者称之为呼吸式阅读。
①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遇见让人心动的段落,不要试图把它记下来,而是要把它记录下来。
哪一行文字最让你心动,你就把哪一行记录下来。具体方法是,“读到佳处随时摘录”,写在A4纸上,先标注页码,不要原封不动地摘录,尽量短小精悍,控制在几行之内。
“一行采集”,可以是用电脑收集,也可以写在纸上。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电脑采集更方便提取引用到文章中,摘抄则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更有利于筛选出最精华的句子。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也进行过摘录,摘抄了厚厚的几本,后来放弃了,那些摘录下来的内容我再也没有带开关,现在终于找到原因了——原封不动地摘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毫无意义。
②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经过初步的摘录之后,我们要优中选优,从摘录的一页中,选出一行最精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句。
③一行评论——对“一行精华”的感想选出一页中的“最优”后,把自己的感想写在笔记本(A5)上,并写下产生共鸣的原因,字数控制在一行。我们的大脑偏好简洁,当我们看到大段大段的文字时,大脑会本能地逃避,一个字都不想看,简洁,反倒能吸引大脑的注意力。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简洁。
我的大脑无条件地接受了这本书,虽然我对作者一点也不熟。当我们看到自己写的“一行评论”时,只需一眼,便能回味起阅读时的心情。
“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其实就像我们大多数写作者现在使用的摘录本,上面写着书名、作者、阅读日期等,然后是“我见”(标上页码)和“我思”,相比之下,呼吸式摘录更简洁。
④自我评定——定期盘点作者的经验是,一页纸记录六本书的精华和评论,两页纸就表示浓缩了12本书的精华以及评论,然后再从这两页纸中选出一行最最精华的一句,这一句就代表你所看过的12本书中最佳的一本。
总结:书中的精华就像筛沙子一样,细的会被我们用来铺地板,大一点的会撒到花盆中,如果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我们会把它放在书桌上,随时欣赏,它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沙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