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十年:从追逐到佛系

璀璨的太阳,从远方山峦间探出头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阳光如碎金闪耀,微风轻拂,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翠柳倒影在湖面,静谧又美好。又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一天。

奔跑在玄武湖畔那条熟悉的跑道,跑鞋踩在地面,发出唰唰的声响——这双鞋是前天才在朋友的抖音链接里买的,99元包邮,新鞋试穿,踩在地上的踏实感,和以前买的一千多跑鞋并无二致。

11年前刚开始跑步时,带我们入圈的朋友说,“能力不够装备关凑,要舍得投入。”于是就买了双缓震跑鞋1000多,梯度压缩裤900多,运动眼镜1000多,手机2000多,一双袜子200多,仿佛少了一样,就跑不出像样的成绩。

那时的跑圈流行晒装备、晒配速,晒跑步轨迹,晒马拉松参赛动态等,出差、培训都带着跑鞋,在不同的城市留下跑步轨迹。每次参加马拉松都想PB,每年都有跑步目标。

渐渐的跑马拉松已不再有激情,变得平平淡淡。现在的我,装备柜里大多是二三百元左右的跑鞋和马拉松参赛衣服,参加比赛时才穿碳板鞋、压缩裤。曾经周末的长距离也很少跑了,下雨了就绕着楼道走几圈,累不困了睡眠不足不想跑了就不跑。跑团的群消息依旧热闹,有人组织周末拉练,有人分享新赛事报名链接,我偶尔点个赞,却很少再参加。

更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自由慢跑,春天看山道旁的野樱飘落,落在肩膀上带着清甜的香;夏天听树林里的蝉鸣铺天盖地,跑累了就坐在湖边小憩,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晒在地上,杨柳在风在摇曳;秋天最妙,满地的银杏叶像铺了层金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冬天,跑起来呼出来的白气,和远处的雾霭融在一起。绕着玄武湖跑时,常能遇见日出,看着橘红色的光从湖面一点点漫上来,把水波染成碎金,那一刻会觉得,手表上的配速数字,实在是太苍白了。

不再发朋友圈后,反而多了些和自己对话的时间。跑的时候不用想着"这次要比上次快",不用盘算"这条动态该配什么文案",脚步跟着呼吸的节奏走,快了就慢下来,累了就停下来看看云。心率和膝盖偶尔还会提醒我它的存在,我便乖乖降降速减减量,不再和身体较劲。

有次遇见五年前一起跑步的朋友,他还在研究最新的碳板鞋和破三课表,说要52岁时冲击全马破三。我笑着祝他成功,他问我现在跑多少配速,我说:“跑不快了,6分多吧。”

他愣了愣,随后也笑了:"你不是跑不快,是跑通透了。"

或许吧。跑步十多年,像一场从喧嚣走向安静的旅行。曾经以为跑步的意义是更快、更远、更强,是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跑友的惊叹;如今才明白,它更像一场漫长的陪伴——陪着自己穿过清晨的薄雾,看过黄昏的晚霞,在四季轮回里,慢慢学会和自己和解。

前方的路还长,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我会继续跑下去,不赶时间,不追速度,就这么慢慢跑,一直到老。只要还能迈开腿,看一眼晨光里的山水,就很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