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大姑去世了。
但是,我父母并没有及时告诉我这个消息,是我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母亲接的电话,当我问父亲干什么去了的时候,母亲才说你大姑死了,你爹去帮忙了。我紧跟着问了一句,我还用回去吗?母亲顿了一下说,回来的好,毕竟是你大姑啊。
我说,看以前,我真得不愿意回去。
母亲说,那是以前,现在人都没了,得往前看不是?!
我问她,都谁去啊?她说了一通,我听后,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不去!
很多人都会纳闷,甚至笑话我,骂我,不懂礼仪,有失家教。为什么不去呢?那可是亲姑啊?
为什么父母不要求我回去呢?
从我记事以来,我对大姑的印象就很浅很浅。我们两家来往的次数,用一只手就能数地过来,不是夸张地说。
现在想想他们家的两个孩子,我都忘记了他们的脸庞。这该是何等差的记忆?不,错了,我记忆力还可以,只不过,本来印象就模糊地很,何况那么多年没有走动了呢,所以就更加的生疏了,记忆中的形象就更加淡淡的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两家来往那么稀疏?
那可是历史原因了,两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鸡毛蒜皮的陈年旧事旧账。可能就是两家的思维意识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物质决定意识啊,因为两家的物质条件相差很大啊!
我们家很穷,他们家衣食无忧,穷的自然被不穷的看不起。我父亲就这样一直被他亲姐姐家不待见,从我小到我这么大,两家就没有像是正常的亲戚走动一样,生疏的很。
后来,在我成长过程中,家里每逢遇到什么难事、急事,他们家都没有向我们家伸出过援助之手,没有!
所以,我有一丝恨意在里头。
那么近的亲戚关系,你都不照顾,不是六亲不认,也差不多啊。
我读高中三年,在他们乡镇,他们家从来没有说叫我去家里吃顿饭,也没有给我送过什么。
后来,我们家情况慢慢好转起来,两家算是有点儿走动的意思了。你想啊,过年,这么大个节日,我们不去他们家,他们家也从来没人来过我们家。这是正常的亲兄弟姊妹关系吗?
再后来,就是大姑生病住院的事了,老爹知道后,跑到医院去看望她,我私下认为,老爹还是忘不下他的亲姐姐,所以才跑去看望的。
有次看望她的时候,还给她留了点儿钱,虽然钱不多,但那也是老父亲的一片对姐姐的心意。虽然,我姐还抱怨老爹,我们在极其困难的时候,人家都没有帮过我们,你凭啥还给人家钱呢?我想,可能这就是一奶同胞割舍不断的亲情吧,看到她躺在病床上,不动不说话的样子,老父亲心里可能也不好受,所以才会通过拿钱表达一下他的心意,因为他嘴拙,不善于言辞表达。
好了,人也没了,算是过去的事情都真正的过去了。
关于出殡,得有娘家人啊,要不,他们村子里怎么看他们家呢?我了解知道,我父亲,姐,亲叔,堂姐,小姑,表姐等人都去。
我呢,是她的唯一一个娘家侄子,也许此刻,我把自己看得很重,但或许从来没被别人看重过。我决定不去参加出殡!
媳妇也劝我,毕竟亲戚一场,该去还是要去啊。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啊。
我说,人活着的时候,都没什么面子了;人死了,要这种面子,又有何意义呢?我去?我怎么去?我有什么动力让我去呢??如果说这是一个动作的话,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足以支撑我做出这个动作来!
不是我寡情,也不是我薄意,是真的没有去的意愿,从内心深处来讲,也问过自己,为何不去?路途也不是多么远啊。
我在想,即便我去了,又能怎么样呢?能让她家的邻居说,看,平时不来往的娘家人都来了,娘家侄子也来了……。我知道,在农村,这样的风俗,还是被世人很看重的。
即便我去了,两家的关系,就能因此破冰?进而春暖花开,友好往来起来?奢望吧!联系两家的纽带的大姑,都已不复存在了,还扯什么感情呢?!
我不会刻意回避什么,但我也绝不会可以做些什么,要不,就显得做作了,那不是我的风格。我只是想让一切顺其自然,归于平静吧。
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是不被看得起的;俗话说,富了,深山里照样有亲戚。
亲戚,肯定有穷有富,但不管穷富,只要有维系走动交往的亲情存在,一切便安好!
亲戚是这样,其他关系呢?同学,朋友?同事?等等,除了有一定利益关系外,还是要有一定的日久生情的感情基础的,来维护、加深彼此的关系,要不容易中间断裂,杳无音信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