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吕不韦的历史
【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姜子牙二十三代孙。吕不韦原为韩国的大商人,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一天,吕不韦贩货于赵国的邯郸,碰见秦国人质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奇货可居",就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秦昭襄王之太子)之继承者。吕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回归秦国,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于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公元前249年),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战国末期,各诸侯国有喜宾客和著书立说之风。吕不韦以秦之强,孰不如,广招天下贤士,给以厚禄,至食客3000。是时,荀子等人已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便使宾客人人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计160篇,20余万言,号日《吕氏春秋》,亦称《吕览》。该书大约成于公元前239年,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阴阳,集先秦各派之学说,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思想基础。据传,该书成后悬于国都城门,悬赏纠误修订,有能增损一字者,赠予千金。可见此书之谨严。《吕氏春秋》的价值是保留了先秦农书。该书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4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不仅论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方面的政令,还讲了很多农业技术问题。提倡力耕疾作,精耕细作;重视农业,适令播种;加强农田管理,间苗、锄草、灭虫;实行台田,排水洗土,治理盐碱以及重视农具改革等。应视为中国现存最古的农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秦王政(即秦始皇)立,尊母庄襄王后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政因年幼初立,一切国事皆委于吕不韦。吕不韦掌政,总揽大权,大赦罪人,用先王功臣,施德骨肉,布惠于民,广交宾客,招贤纳士,收李斯为舍人,收郑国以修水利,用蒙骜为将军出兵攻打韩、赵、魏,灭东周,取韩之成皋、荥阳,置三川郡;收魏二十城,置东郡,迁卫君角于野王(今河南沁阳市)作为附庸,拓地数千里,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时秦王年少,吕不韦常与太后私通。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成年亲政的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断国政不满,下令将吕不韦与其家属迁蜀。不久,吕不韦饮鸩而死。
【奇货可居】
公元前267年(秦昭王四十年),秦国悼太子死在魏国,运回国葬在芷阳。公元前265年(昭王四十二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因为秦赵世仇,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并不礼遇异人。作为秦王庶出的孙子,不受重视,被打发来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吕不韦于是归家与父亲说:“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无数。”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吕不韦之死】
和太后私通大家都知道吕不韦和太后有私情,这个太后不是别人,是嬴政的母亲,据说吕不韦经常出入后宫和太后私通,这个太后也是非常的风流,淫乱的很。后来他害怕事情败露,找到了嫪毐来服侍太后,太后后面还怀孕了,秦王一直对吕不韦怀恨在心。政治理念不同吕不韦是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想要用这个来治国,他认为法家治国太严苛了,用来治理天下不实用,但是嬴政觉得法家霸道,可以迅速的统治天下,完成伟业。《吕氏春秋》只会拖慢节奏。宣讲《吕氏春秋》吕不韦被罢免之后,嬴政让他回去安享晚年,但是他之前做过丞相,利用这个身份到处宣讲《吕氏春秋》,这种行为严重的扰乱了秦国的秩序,就把他全家流放蜀郡。以死明志吕不韦选择了自尽,因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不了了,而且秦王一直想杀掉相国吕不韦,只不过是他服侍过先王,功劳也大,很多人说情,秦王也不忍心。但是秦王怕他反叛。于是给他写信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害怕被杀,于是就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