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 词序是汉语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

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词序是汉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手段,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主要靠词语的组合顺序来表现。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次序都是比较固定的。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左传·曹》)


上面三句话,反映了汉语的一般词序。这就是说:主语一般总是在谓语之前,把谓语移到主语之前,一般就不成话了。在动宾结构中(也叫述宾结构),宾语一般是在动词之后。在偏正结构中,定语、状语等一类修饰语一般都在被修饰语之前。这几点古今是一致的。

有时谓语可以放在主语之前。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

谓语前置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谓语。但是谓语前置并不是各种类型的句子都适用,一般只有描写句或疑问句可以谓语前置,在叙述句或一般的判断句中,谓语是不能前置的。这也是古今一致的。总的说来,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它是先秦汉语的常规形式,为后代仿古的文言文所沿用,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特殊的词序。


(二) 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词序问题

在古代汉语中,问代词“谁”、“孰”、“何”、“奚”“安”等做宾语,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王送知龚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谁”在这里不是主语,而是“怨”的宾语,放在动词“怨的前面;现代汉语中却只能放在动词的后面,说成“怨谁”。对比“子其怨我乎”,“我”不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怨”的后面。又如: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孰”是动词“谓”的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文王同是“谓”的宾语,但是它是名词,放在动词“谓”的后面再如:

    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努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子·鲁问》)

“何乘”的“何”是动词“乘”的宾语,不是状语。另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这是并列的两个疑问句,同是用的一个动词“欺”;但是疑问代词“谁”作宾语是放在动词“欺”的前面,而名词宾语“天却是在动词的后面。

还要注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那末这个疑问代词不仅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往往还要放在助动词的前面,例如前面所举的“又谁敢怨”。如果动词前面是用副词作状语时,疑问代词宾语一般是放在副词和动词的中间,例如前面所举的“子将何乘”,“将”是副词作状语。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例句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奚”、“恶”是介词“以”“与”、“自”、“为”、“乎”的宾语;“恶乎”的“乎”等于“于”,是介词,“恶乎”的意思是“於何处”。这些介宾结构都是用作谓语动词的状语。

总之,疑问代词作宾语,无论是作动词的宾语,还是作介词的宾语,一般都需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秦是比较严格的,也是司现代汉语不一致的。

只有“何如”也常常说成“如”。但是这两个词语在先秦已经是凝固形式,意思已经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样”或“怎样”,在句中往往只能作为一个成分来分析。例如: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娜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信公二十二年》)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

与不毅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例一的“何如”是形容性的谓语,询问情况,意思是“怎么样”。例二的“如何”在句中作状语,是疑问副词性的固定结构,意思是“怎么”。例三的“何如”和例四的“如何”都是作谓语,意思是“怎么样”,用来商量可否。“何如”和“如何”都不能拆开进行分析,是一种固定结构,甚至可以认为已经凝固成为一个词。

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都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为什么在“如何”这一结构中又放在后面呢?我们认为这大概同另一种句法结构有关。即“如”字后面本来还有别的宾语,后面再带疑问代词“何”。例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愚公移山》)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例句中的“何”是疑问代词作描写性的谓语。“如太行王屋”和“如之”是介宾结构作状语。可以认为“如何”正是“如之何”这种结构的紧缩而凝固的形式。“何”原本不是宾语,只是因为紧缩以后,去掉了“之”字,“何”就变成宾语的形式了,因此它不受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条规律的约束。这就是说“如何”同“何如”的来源不一致,在发展过程中汇合在一起了。同“如何”、“如之何”相类似的固定结构还有“奈何”“若何”、“奈之何”、“若之何”等。例如:

使归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信公三十三年》)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

“若何”“奈何”作谓语,意思是“怎么样”或“怎么办”,是凝固结构,不能拆开来分析。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售公十五年》

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虽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庄子·盗距》)

疑问代词“何”作谓语,“若之”、“奈若”、“奈之”是介宾结构作状语。它们本来可以拆开来进行句法分析的;但是由于经常连用,也凝固成为一种固定结构了,是一种表疑问的形容性词语,意思是“怎么样”或“怎么办”。固定结构往往可以作为一个词语来对待。

汉代以后,疑问代词宾语逐渐由前置转为后置。例如:

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汉乐府·涉江采芙蓉》)

但是仿古的文言作品中疑问代词宾语往往还是前置。


(三) 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时的词序问题

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时,同现代汉语有两点不同的地方:甲、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都要用动量词,古代汉语不用;乙、现代汉语表示行为的数量,一般是把数量词放在动词的后面,作数量补语;而古代汉语是把数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例如:

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七遇”是“接战七次”,“九设”是“设置了九回”,“九距”是“抵挡了九回”。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方式,即把数词用作谓语。例如:

於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在现代汉语中,动量词一般是不单独作谓语的,而是作补语。新的动量表示方式在魏晋以后就产生了,但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一般还是采用秦汉以前的动量表示方式,将数词直接加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胡铨《成午上高宗事》)

在唐宋以后的文言文中,偶而也使用了新兴的动量表示方式。例如:

巡曰:“吾于读书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韩愈 《张中承传后叙》)

“三遍”是动量结构作动词“过”的补语。

(四) 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词序问题

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同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各种类型的句子都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对立。例如:

制,岩邑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鄂》)

人之质,非木质也。(范缜《神灭论》)

例一是表肯定的判断句,例二是表否定的判断句。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是女子不好。(《史记·西门豹治邺》)

例一是表肯定的描写句,例二是表否定的描写句。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史记·鸿门宴》)

两个分句,一个是肯定的叙述句,一个是否定的叙述句。

否定--定要用否定词。否定词可以是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也可以是动词“惩”,还可以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的词序问题,只涉及到表否定的叙述句。现代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也是后置的,但是古代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却往往前置。例如:

奥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信公七年》)

古代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只限于带有否定副词“不、未或表否定的无定代词“”的子。

甲、“不”字句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乱世恶善,不此听也。(《前子·乐论》)

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乙、“未”字句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晋国之命,未是有也。(《左传·襄公十四年》)

丙、“毋”字句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毋是剪弃。(《左传·襄公十四年》)

我熙尔诈,尔熟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例三的“”是假借作“毋”,用作副词,而不是用作动词

丁、“莫”字句

“莫”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不同,词性也不一样。在现代汉语中“莫”字是一个否定副词,意思是“不要”或“不”。在古代汉语中,“莫”字是一个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没有什么”。例如:

一府中皆惜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莫”作主语,是“没有谁”的意思。如果句中有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

莫余毒也已!(《左传·信公二十八年》)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

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般限于上面四种形式。用否定副词“”或“勿”的否定一般不带宾语,尔带有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韩非子·孤愤》)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不像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那样严格。先秦就有不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例子。比较: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泰离》)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由前置转到后置,从先秦开始到唐代已经完成这一变化过程,但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仍然大多采用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未之敢从也。(黄宗羲《原臣》)


(五) 古代汉语中宾语用代词复指的词序问题

所谓“宾语用代词复指”是说动词的宾语前置,在宾语和动词之间插人一个“是”字或“之”字。这个“是”字或“之”字仍是代词,作用是复指提前的宾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是”字或“之”字叫做助词。例如: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将骁是灭,何爱於虞?(《左传·信公五年》)

今吴是惧而城於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谤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琥之谓也。(《左传·信公三年》)

前三个例句用代词“是”复指宾语,后两个例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这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特殊句式,同上面所讲的两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不同的。它的宾语不限于疑问代词或代词,往往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种格式,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宾语。试对比“今吴是惧”和“今惧吴”、“其虞毓之谓”和“其谓虞毓”,复指宾语前置的句式比一般的动宾式语气要强得多。

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特殊的宾语前置的句式。我们需要注意,不要把这种前置宾语误认作全句的主语,把“是”或“之”看成另有所代。这样就会同另一种句式混淆起来。试比较: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岂不毅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寡人是征”、“寡人是问”同“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都是“名词(名词性词组) +是+动”,表面上形式相同,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例一的两个句子是:主语 +前置代词宾语“是” +动词谓语;例二的两个句子是:前置宾语 + 复指代词“是”+动词谓语。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认真辨别这两种句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上句法结构有别的情况呢?因为先秦汉语中,代词“是”作宾语经常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维叶莫莫,是刘是渡。(《诗经·周南·葛覃》)

“是”字既可以这样自由地作前置宾语,又可以复指前置的宾语,因此两种句式有时候在形式上就发生了重迭。我们需要注意不要把两种句式弄混了,还要注意不要把“是”字误解成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至于用“之”字复指的句子,也要注意不要把复指的代词“之”误解成现代汉语的助“的”。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还可以在宾语前面加上语气副词“惟(唯)”,构成“惟 (唯) ··...·是····..”式或“惟 (唯)......之......”式。例如: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十三年》)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这种“唯··...·是···...”式或者“唯······之···...”式,语气很强烈,不仅突出了宾语,而且还表示了动作行为对象 (即宾语)的单一性、排它性。“唯利是视”就是只考虑利益,而不考虑别的。由于这种格式有特别强调行为对象的作用,现代汉语中还保存了一些这种格式的成语,如“唯利是图”等。这种宾语前置再用代词复指的格式,宾语本身也可以是代词。遇到这种情况,复指的代词一般是用“之”而很少用“是的。例如:

我之怀矣,自治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售公二年》)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论语·阳货》)

由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而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的结构,已经是一种凝固结构。例如:

是之谓政令行。(《葡子·王霸》

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这种“是之谓”、“此之谓”虽然可以译作“这就叫做”,但是古今的结构却是不同的。现代汉语的“这”是主语,而古代汉语的“是”或“此”是前置的宾语。再如:

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左传·宣公十六年》)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

两例中的“此之谓”都应译作“就是说这个”而不宜译作“这就叫做”,也就是说,“此”只能作宾语对待。


课外作业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序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2)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公十四年》)

(3) 富则不骄者,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4)微斯人吾谁与归?(仲《岳阳楼记》)

(5)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6)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7) 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黄宗羲《原臣》)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9)孰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10) 求!乃尔是过与? (《论语·季氏》)

参考资料

王力:《汉语语法史》第十三章《词序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1989;又见《王力文集》第十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什么是语序? 语序是语言的顺序。一个句子里面,它的语法成分的前后次序,哪个成分在前面?哪些成分放中间,哪些在后面?...
    山石阁阅读 2,404评论 0 2
  • 什么是语序? 语序是语言的顺序。一个句子里面,它的语法成分的前后次序,哪个成分在前面?哪些成分放中间,哪些在后面?...
    山石阁阅读 1,002评论 0 0
  • 语序: 词或者短语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 现代汉语语序: 主十谓 动/介十宾语 主十状十谓语 古代汉语语序: 古...
    尊道贵德Layla阅读 5,425评论 6 8
  • 助词: 重要的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附着在其他实词之后,帮助其他实词构成新的词或者短语。 现代汉语助词: 的(地...
    尊道贵德Layla阅读 2,733评论 2 7
  • 6.2 朕在古代一定是皇帝吗? 上节课讲了古代汉语谦称和敬称,里面其实都已经成为了化石词。在中国的称呼里面,有些称...
    尊道贵德Layla阅读 3,418评论 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