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老容羞白发,每看儿童忆青春。有人在六一节发出如此感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步入老年的每一个我们心中的感慨呢?又是一年六一节,儿童欢笑老人乐的节日。
每当在这个专属于儿童的节日里,大人们在这一天便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六一时的情景。童年就如同梦中的影子,伴随着孩子们的欢乐来到大人们的心间。
我的童年虽说不如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充满着不尽的色彩,但也满满的都是无尽的乐趣。
我生长在六十年代的农村,那时候没有幼儿园,甚至有很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不能按时入学。
我是十岁才上的一年级,春天上的。最初的几年里不记得是否过了六一,只记得用了一学期的时间学习了各种万岁。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和小伙伴们一起抓石子、滚铁环,丢沙包,玩过家家。
学习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难,从1到10的数字,母亲早已教会我,10以内的加减法也早烂熟于心,基本的汉字“上、中、下,人、口、手”等等也早已经会写。
所以,一年级的我在学校里除了玩还是玩。但这种玩必须不能让母亲发现,如果让她发现了,那是会受严重的皮肉之苦的。
大概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吧,过六一的时候会有文艺演出。那时候的演出不同于现在,可以在自己的学校里演。我们那时候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六一这天集中到公社大队去过节,每个学校都会有节目演出,最后评分发奖,类似于现在的比赛演出。
我那时候在班级里年龄最大,长得又笨,所以有关跳舞的事情都与我无关。所以,很羡慕那些被老师选中去跳舞的小伙伴们。羡慕他们在那天有新衣服穿,羡慕他们在那天可以把自己化妆成公主或王子一样。
不过,我也有十分自豪的时候。就是在开六一庆祝大会的时候,我以优秀少先队员的身份,上台给新入队的队员佩戴红领巾。当我从老师的手中接过红领巾,郑重地将其佩戴在小朋友的脖子上的时候,心中那份自豪的感觉,也不亚于上台跳一支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舞蹈。
其实,我们小时候,除了盼着过六一,最期盼的还有上体育课。那时候的体育课,不像现在有专门的科目要学,篮球、排球之类的都没有。有的就是铁环、沙包、皮筋和小石子。
男生们都是滚铁环,每人一个,都是自己家做的。用一个铁勾子扶住铁环,让铁环在勾子的扶着下滚起来。以一路铁环不倒且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我有时也会滚铁环,但多数以不得要领而作罢。
我们女生在体育课上,多数都三五成群,坐在土地上抓石子。那些石子都是自己在河坝里捡的小卵石,光滑圆润的那种。有条件的同学还把自己的石子染上各种颜色,很是漂亮。
玩石子的时候,一般都是五个一组,四个石子丢在地上用来抓,一个石子被抛起来。在被抛起来的石子落下的空间里,用很快的速度抓起地上的石子。先是一个一个抓,然后两个两个抓,再三个一个抓,最后四个一起抓。
如果动作不协调,没等把地上的石子抓起来,被抛起的石子就落到地上了,这样就输了,该让别人抓了。
那时候的玩具很简单,快乐也很简单。跳及筋是大多数女生的专利,下课后一窝蜂一样冲出教室,由三个同学用腿撑着皮筋,然后由三个同学边跳边唱儿歌: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就这样一直数到七八七九八十一。虽然儿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至今也没能弄明白,但只要想起跳皮筋,我总还是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老,还年轻,但看着自己的孩子都已经不再过六一,而孙子们也都一个个快不过六一的时候,觉得自己真的是老了,童心、童趣早已离自己很远很远了。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愿你历经千山万水,归来仍是少年。其实时光一去不回头,历经千山万水之人,容颜一定不再是少年了,但心依然可以。
时光流逝,容颜渐老,但我们如果总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怀揣一颗不泯的童心,时常流露出一些不老的童趣,人生就会充满许多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