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数学故事汇”活动周第三天
今天是第二届“数学故事汇”活动周的第三天,共进行三场活动,分别是小报比赛、数学素养大赛三年级第一场和三年级第二场。
小报比赛,第一届时已经记录过;数学素养大赛也已经不止一次提及过,那么,再谈这些已经并不新鲜的话题,还可以谈出些什么来呢?
一、其他老师的评价。
早晨集体晨会,在操场上集中颁发昨天进行的画故事比赛的奖状。彼时,无论是在比赛中获奖的孩子,还是并没有能够代表班级参与比赛的孩子,都普遍兴奋。用戴海蓉校长的话来说,那就是孩子们很喜欢“数学故事汇”!
这样来自其他学科老师的评价,正是对“数学故事汇”活动周莫高的评价,此外,还有此前在准备迎接区级弹性离校工作调研材料的时候,具体负责材料整理的宋丹在谈到材料的目录时,说起是受到数学组老师制作的“数学故事汇”活动周材料的启发……
当“数学故事汇”活动周的设计被他人借鉴,也是对“数学故事汇”活动周准备情况的莫大肯定与鼓励。
还有本周撰写值班日志的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当天的日志里提到第二届“数学故事汇”的活动,俨然第二届“数学故事汇”活动周已经使得仙林湖校区的空气都充满了数学的味道,将仙林湖校区的所有人都裹挟其中,或作为组织者,直接参与,全力推动;或作为旁观者,近近观望,默默欣赏。
这些都是给予“数学故事汇”的极高褒奖,同时也是给予“数学故事汇”人的前行动力。
二、孩子作品的变化。
中午在食堂举行小报比赛,从孩子们的准备情况、现场绘制等方面皆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进步。
1. 从准备情况来看。
孩子们全部按照编号就坐后,领到画纸,便开始作画。在巡视中发现与第一届时相比,孩子们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有三年级6班韦子浩在编辑小报之前,已经完成小报的构思,并积累了相应的素材,现场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剪纸作品粘贴在小报上。还有孩子事先准备好要抄写在小报上面的文字内容,现场誊写在小报上面。
这些在第一届时,是不允许的,但是从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出发,也从为看到更优质的小报作品出发,或许在现场完成作品之前,做些素材的准备与搜集,是可以允许的行为。究竟下一届时,要怎样设定比赛规则,还有待再组织这个项目小组的同伴们作权衡利弊之后再最终商定。
2. 从绘制速度来看。
孩子们拿到画纸,便开始用铅笔划分画面版块,再用铅笔绘图,彩笔着色,最后用相应颜色的笔写字,增加内容,动作很是熟练,完成作品速度较之第一届时更快。这也是“数学故事汇”活动周之于孩子们的收获---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活动能力。
3. 从最后作品来看。
活动结束后,再看孩子们的作品,一个个构图清晰,色彩鲜艳,主题彰显,内容丰富,相比第一届时,普遍更有质量,更有看头。第一届时,有些小报作品内容很少,观赏性及可读性都欠缺,而这一届,这样的作品已经所剩无几。
举办“数学故事汇”活动周,固定一些比赛项目,也是为给孩子们提供持续练习的目标和方向,最终助孩子们获得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再借助展示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进一步衍生出兴趣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孩子们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提升,促进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有效,甚至是高效。
三、活动组织的平稳。
今天的活动,无论哪一场,都组织有序。
小报比赛;孩子们的作品完成后,先携作品与家长评委在横幅下合影,再携画具有序回到各自的班级教室。虽同时有几十人走动,但是正在上课的班级几乎不受影响;数学素养大赛:延续了前面四场的好奇,台上选手依然是竭力要回答出每一道必答题,期待能够抢到每一次回答机会,并力争正确作答,台下观众依然是积极参与,并在台上选手回答正确时,热烈鼓掌。
活动结束的时候,负责素养大赛项目的伙伴们都认为下一届“数学故事汇”活动周如再举行数学素养大赛,各个年级组可以提供更多些题目,特别是在抢答题环节,以在给孩子们更多答题机会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更多练习操作抢答器以获取抢答的机会,提升孩子们的各种技能。
“数学故事汇”活动周,正是这样借助活动推动着孩子们的成长,让孩子们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能干,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范儿。
明天是本届“数学故事汇”活动周的最后一天,还将有解决问题竞赛和编故事竞赛,期待组织工作一如既往的有序及参赛作品越来越多的的惊喜与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