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女心理师》

今早读完

今早读完毕淑敏的《女心理师》。

好在昨天高铁上看了四小时,今天才可以痛快地大结局。

一本好书就像一顿美食,越吃越欢,根本停不下来。

喜欢毕老师的文字,一开始就被打动。干净、光明、理想、超拔、照耀……每个字都写在我的心坎上,后来和儿子视频还聊起这段话,读起来心里热乎,特别有力量。

    我喜欢用干净的手段,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多一些。      我珍爱生命。不单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人是多么神奇的生物,我们理应让它更美丽。我越是看到人性的幽暗之处,越相信它会有出口。在关系的寒冷中寻找和煦,在残酷中争取柔和。如果不超拔于琐碎之上,文学就丧失了照耀的力量。


《女心理师》写的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贺顿是心理师,为来访者剥丝抽茧,探索发现隐匿的问题。同时她自己也活在童年巨大的创伤里,需要别人疗愈。

作者不愧是心理师,几条时间线交叉进行,伏笔重重。

前几篇章节,相信大部分读者和我一样,误解了贺顿,甚至是看不起她,觉得她出身卑微却不自爱,总是轻易拿身体和别人做交易,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耍心机。

直到她被一个案例拖进困境,反复纠结后鼓起勇气寻求他人的帮助,挖出这辈子最不愿意面对,蛰伏心底许久的脓疮,我们才知道她小时候经历了怎样非人的折磨。

“最宝贵的东西都已失去,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每次在紧要关头就会跳出来成为她的行事信条。

幸好结局是欣喜的,她最终拨云见雾,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无论谁,在经历过无数的挫折艰辛后,依然顽强的活着,拼命向上生长,都应该得到祝福。

文末作者其实还留了一个悬念。

贺顿决定暂时关闭心理咨询室去进修,在不断的学习提高中,她了解到当初为她治疗的导师实际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去拯救她,非要打着救人的幌子对她实施不轨。

而且可能不止她一个。

化茧成蝶的贺顿已经不再是以前只会沉默的小女孩,学成归来后,她懂得利用学识和法律武器为自己发声。

从这点看,这就是她成长的过程。

除了女主,本书读下来,我还喜欢另一个人——柏万福。

他是贺顿的老公,他对贺顿一直是仰视的角度。贺顿在他面前也是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存在。

这样的婚姻一开始就不平等。

好在彼此都明白,贺顿就是为了房子才选择他,这是交易,与感情无关。

书里,作者把柏万福塑造成一个下岗后一事无成靠着老妈房租养活毫无男子汉气概找不到老婆的老实跛脚男人。

老实有时候等于没脾气,没本事。

好在他有个精明的妈,母子两相依为命,老婆子靠着做手工活一点点把他拉扯大。直到后来拆迁,分了两套房,生活才有了转机。

这场婚姻,对他来说如获至宝。所以他凡事以贺顿为重,全力支持她的事业。哪怕到最后杨开逸的事情爆发,他依然强忍悲痛,决定成全对方。

爱,对他来说不是捆绑,是成全。

你想要的,只要我能做到,我都给你——这就是他爱的表达。他甚至把他妈当初逼贺顿写下百万欠条撕毁,只为放她自由。

“我不需要知道。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全部。我没有你坚强,我不想知道一切。我知道此刻你在我身边,这就是一切了。我知道你热爱事业,我愿意用全力帮助你,这就是一切了。这个世界上,爱一个女人,可能有无数种方法,我不必知道你的过去,这就是我爱你的方法。这可能很蠢,可这是我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啦。请你收下。不要把我的礼物退回来。”

一大早,读到这一段,真的是潸然泪下。

他虽然其貌不扬,本事不大,但他一直为妻子为这个家倾心付出。

尽管家里经济不宽裕,他还舍得花巨资帮妻子报名顶尖的学习班,而且婚后他自己也一直在学习。

为了让妻子安心学习,他重新外出找工作,挑起照顾老母亲和妻子的责任。

这样的男人难道不是最有担当的吗?

虽然他是残疾人,可我觉得他很伟岸高大。看看现实生活,又有多少健全的男人能超过他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