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初兴
战国时代,在神话和巫术中,率先觉醒的先哲,开始用人类自身的理性,思考世界的真相。这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刚刚即位,然而他的脸上却一点都看不到,成为新君的喜悦;在他自幼以来的记忆里,这个国家和他的家族,便在接连不断的震荡中度过。
田氏的祖先是陈国的公子,逃难到姜齐的境内,成为一个新兴的贵族,在齐国发展生根。由于姜齐中后期不断内乱,国君经常被杀,田午十岁那年,身为国相的父亲田和,将当时的国君流放到一座海岛上,并自立为君,历史称为”田氏代齐”。田和去世后,田和的大儿子做了齐王。十年后,田午弑兄杀侄,自立为齐王。
即位之初的那些深夜,田午常常感到恐惧。这个表面平静的国家,其实暗流涌动,篡齐的指责和姜氏后裔的反扑,时刻威胁着他的王位。篡国与弑君的双重罪恶,更折磨着他敏感的内心。
田午明白,没有什么比让这个国家恢复元气更能收拢人心,当时由于私学的兴起,士人阶层大量涌现,并奔走于列国纷争的舞台。
”士,为知己者死。”为争夺人才,礼士、养士逐渐成为各国的一种风尚,礼贤下士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各国的国君都以尊重知识分子为荣。
《姜太公世家》:”因其俗,简其礼;尊贤智,赏其功”。这些治国策略奠定齐国政治制度的基础,逐渐影响齐文化的核心精神。尊重有伟大的构想才能的人,提拔有才能的人做官,根据工作实际成绩考核。
齐侯田午深知,尊贤尚功的传统,曾让齐国由一片贫瘠蛮荒的滨海之地,崛起为东方的大国。他要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变成国家长久的制度。
田午心中有个伟大的构想开始形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怎么聚集民心和人才?
”兹于稷下,辟为学宫,招天下贤人,凡游稷下者,皆赐列第,封大夫之号”。
公元前374年的一天,中国最古老的官办大学——稷下学宫,在临淄稷门外易水河畔修建。
为了显示招贤纳士的诚意,稷下学宫建立伊始,便恪守自由、开放的原则;任何学者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讲学,言论不受限制,人身来去自由;游学稷下者称为学士,前辈称为先生,尤为尊贵者则推为老师;稷下先生禄养丰厚,享受士大夫待遇和不治而论的特权。每一个稷下先生,可能代表自己的学说,稷下先生还可以在稷下学宫招收自己的弟子。
稷下学宫集合咨议、学术、教育诸多目的设计,让思想与文化事业从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齐国争霸天下的国策。
稷下先生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存亡,就在旦夕之间。
齐威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从此励精图治,走向改革之路。一时间,列国去拜见齐威王的人”门庭若市。”
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求助齐国,于是齐国出兵救韩,田忌和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主帅庞涓被杀,魏军遭受重创。
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334年,齐国、魏国、韩国在徐州相王,齐国作为战国七雄的地位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