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前的亚里士多德说:“利益是人们行动的动力,而不是道德。”
百年前的马克思说:“可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关系就是人脉。
那谁是我同学,那谁是我朋友,那谁谁能被你所用的原因,取决于所拥有的资本和价值。
如果自己没有与之匹配的价值,那人是谁都跟你没关系。
记住:上层人用利益维持人脉,下层人误以为关系就是人脉。殊不知,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01
上层人用利益维持人脉
曾在某公司任职时,当时公司搞一个活动,需要找合作伙伴,从老板到员工,全出动做活动宣传。
某次,老板刚发完朋友圈,就有个同行找他聊合作,随后交与我们员工对接。
谈妥后,老板在群里说了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为什么我一发广告,就有老板上门合作?”
我在心里嘀咕:当然因为你是老板呀。
对方老板当然是跟同级别的老板谈合作,我都不敢想对方老板不找老板,偏找我谈活动合作的画面。
要知道圈子和圈子是不同的。
老板的圈子,他们看到的信息和下面的人是不同的。有时候即使合作没有明面上的收益,但其实也受益。
就像那个时候圈内某个名人开课,一堆创业者花大几十万去上课。这些人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学习什么,而是这个名人与其他业内CEO同学资源。
届时,随便与某个同学合作一个项目,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或许有人说,那他们为了同学关系或者认识某人而付费,这不是说明关系才是人脉吗?
这就像大学文凭是求职时的一块敲门砖,但能不能进去,还要看其他条件是否匹配。
志同道合,才是深交与合作的基础。
而上层人懂维持人脉需要利益。因此,他们会合作一个项目或者一起做点事以保持关系长久,也就是所谓的合作共赢。
比如我那老板,每次发现有赚钱的项目,都会带上他亲近的朋友。他说朋友要一起赚钱。
这也是他朋友在需要时,也都会为其挺身而出的原因。
记住,利益和价值才是社交的本质。所谓的人脉,归根结底是能提供价值。
02
下层人误以为关系就是人脉
曾有个同事,平时聊天总说自己认识某某老板,还向我们展示其好友列表。
最初,我们还有兴趣听,时间长了,也就没兴致了。
特别是某次活动,同事说他可以邀请那个老板做嘉宾,最后石沉大海,是老板救场告终。
同事以为关系就是人脉,殊不知这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本质在于能互相提供价值,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也就是利益才是维持人脉的关键。
通俗地说,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会帮你。
上一辈的人,总喜欢有事向自己认为有能力的人求助,只是结果多是听对方讲了一些场面话而结束。
我认识某某,但并不代表某某会为了我而如何,除非是同圈层的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向上社交,但与此同时展现我们能提供的价值,否则贵人为什么要帮你,并一而再,再而三?
这让我想起近期看到的一个诈骗受害者,他就是信了一个同村的人能赚大钱,然后随其偷偷从云南某个小城出了国,后发现自己是骗了。
幸运的是,及时醒悟,趁对方不备,他逃走了。
如果仅仅是认识,为什么赚大钱的机会会告诉你,而不是他的亲朋好友,甚至是父母。
换个角度,如果你有个赚钱的机会,你会选择告诉谁?
亲疏有别,如果要维持一段长期关系,还需共享利益。
03
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在《天道》中,围绕着丁元英这个主角,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刘冰和叶晓明等人,机缘巧合认识了丁元英,且也有机会搭上了其合作的列车。
但是,该列车一遇到问题,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下车了,也就没有了未来。
而肖亚文,其基础条件也一般,但跟着丁元英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得到丁元英的认可,被推荐去解决问题,后成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那就是平起平坐的资本。
它不仅是指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更包括个人的能力、知识、经验、人脉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
只有当两个人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相互欣赏、相互尊重时,他们之间的交往才有可能真正转化为有用的人脉。
这才是肖亚文被丁元英选择的根本原因。
剧中芮小丹的境界更高,是丁元英都佩服的存在,所以这才有了王庙村的神话。
如果想要自己拥有与人平起平坐的资本,首先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再为同圈层人提供价值。
而后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再一次次破圈,向上社交,最终实现有足够的资本与他人平起平坐,积累有效人脉。
切记,一上来就直奔处于高位的人,双方多半不会产生故事。因为有效人脉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
写在最后
其实,所谓的人脉,只要自己变强,它也就来了。
就像过去的皇帝,当他是皇帝的时候,会有无数人想尽各种办法要在其面前表现。
所以,想办法让自己站上高处,届时你若盛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