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消费需求必然是场景化发展,消费者会愈加重视一站式获得感。这就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打破服务业与多行业间的壁垒,连接多个产业和多种生产要素,形成提供解决方案的产业生态圈。”中银金融研究院经济学高级研究员丁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融合发展的态势,三次产业相互内置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将成为趋势。例如,依托互联网提供解决方案的制造行业会倾向创造出一个服务全过程闭环的解决方案,通过各环节的数据反馈为产品制造和客户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将继续提升,是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维护和提升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依托。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给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契机。
“全面数字化升级将撬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继续释放巨大产业红利。为此,我建议未来继续以积极有效的政策制度鼓励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全行业整体发展。”王鹏说。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应用场景、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过程,实现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发挥数字技术对业态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最终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数字化覆盖面,这些地区的老龄化群体以及数量庞大的三线以下城市居民所得到的数字化服务还远未满足所需。因此,未来五年服务业数字化普惠事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