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写的小说,之前也已经有读过几本,像《毛姆》《面纱》还有《刀锋》。他很擅长描写人物的成长心里历程。看着他的小说,可以感受到人物在环境的变化中,心理的变化和转变。他们可能是因为战争,或者是遭受到了什么打击,导致了他们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从而走上了别的人生轨迹。
本以为《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里面的主人翁也是如此,但却完全不是。通读完整本书,作者作为第三人的视角,也没有找到主角斯特里克兰德思想转变的原因。他本来或者幸福美满的生活,夫妻相处融洽,有两个子女,有一份稳定的保险经纪人工作。也并没有表现出对画画多么有天赋。在他四十多岁的某一天,突然留下了一封信。告诉妻子,他要离开他们,不带走任何的东西,以后也不会再回来了。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便一走了之了。
他的这个决定,让人很猝不及防,刚开始他的妻子一直认为他是跟别的女人私奔了。等到作者去到巴黎遇到他的时候,才发现他是为了作画才离开的。他的画作并没有任何人赏识,作者也完全没有看到任何美的存在。此时的斯特里克兰德早已是穷困潦倒,但他并没有想过要回头去过从前的生活。
他只给出一个理由,画画对他来说,就跟掉进水里面一样,他必须拼命挣扎才能活下来,至于采用什么游泳姿势,游得好不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为了作画,斯特里克兰德一直过着流浪颠沛流离的生活。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轻易卖画。人情世事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束缚。他一直想摆脱这种世俗欲望的控制。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地,塔希提岛。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人用世俗异样的眼光,他可以自由自在的作画。娶了一位土著女孩作为妻子,生了两个小孩。最后因为感染了麻风病,在这里结束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临死之前,他让妻子焚烧了整个屋子的画,没有留下一根木头。往后名利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绘画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只是想在绘画中燃烧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本小说,确实有种心灵的震撼,仿佛人生观受到了一次冲击。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已经习惯了在一定的社会规则下生活。读书,学习,考上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育儿,买房买车,赡养父母。像是一条安排好的道路,只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可以了,过着社俗中认定的稳定和幸福的生活,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河流,按照既定的轨迹,一成不变的流淌着,最终流入了大海。即便是血液里面依旧存在着一种骚动和不安分,对诗和远方还有向往。也总是想着等到存够了钱,等儿女长大,等自己退休,等家里条件变好了。如果做出了决定,周围的人会怎么看。如果后面的生活过得很惨怎么办。如果事情并不如意怎么办。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阻碍着自己迈开步伐。没办法像斯特里克兰德这样,一旦做出决定,即使穷困潦倒,身染重病,受世俗的嘲讽和抨击,也不打算回头了。
梦想就像月亮一样,只能抬头远远的观望,而六便士的生活,把我们束缚在了原地,没有勇气挣脱。
小说中还有一个令我很诧异的地方,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宁愿相信他是因为受到别的女人诱惑才抛妻弃子离开,而不愿意相信他是为了画画而离开他们。跟别的女人私奔这个理由似乎更能让人接受,也可能是这样可以让她获得某种道德的优越感。丈夫离开后,她并没有悲痛很久,而是成立一家打字店,自己支撑起了整个家,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在我们的认知里面,做某件事情或决定,似乎都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也让别人信服的理由,这个理由还需要符合世俗的价值观,这样的观念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是出自于人性欲望堕落的理由,似乎更容易被理解。出自于高尚情操的追求,反而不被认同。
你我皆凡人,可能终究无法做到放下手中的六便士,不顾一切去追逐自己的月亮。只希望在迈开步伐的时候,可以在斯特里克兰德身上,获得一点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