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四个阶段(节选)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个人我”。这个“个人我”花尽心思想去创造一个行动没有限制、需求能得到满足的世界。但是在追求它的过程中,人会慢慢意识到,想要实现自我达到完美,必须要通过克制与牺牲,而不是随心所欲。这个发现让人在关于人类价值的道德与精神基础上,发现了自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人的宗教。科学是世间的普遍现象经过归纳推理后的知识解放,宗教是普世人性当中的个体解放,二者在人性方面没有什么不同。
古印度的心灵探索大师认为,人完全可以实现更加深远的解放,进入到完全自由的无尽空间,他们认为这个概念不只是美好的愿望,更是一个有助于人类实现自我的崇高目标。就这样,一条个人的修炼之路随着人生的演进而悄然展开,让我们的人性渐趋完美,最后超脱自我,抵达自由的终点。
人类做出善良行为的意义在于,人的灵性得以脱离自我的桎梏,通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表达自身对普世人性的认同。除了有惠助他人的作用,善行彰显的真理也可以让我们观照到内心,同时认识到人不仅有七情六欲,还拥有自由自在的灵魂。在人类当中,善意的行为就意味着爱,是内心自由的象征。我们必须拥有真诚的灵魂,追随至善至美之人的脚步,向永生之人的完美品行靠拢,不将履行世俗的责任义务当作目的,而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宁。假如无法做到这样,那只能任由机械的完美凌驾于心灵圆满之上。要想实现人与万物的和谐,我们既应该拥有内心自由的人生,也拥有超越人生的自由,这才是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