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的“优越性追求”。
大多数孩子在最开始的阶段都是“希望特别优秀”,具体说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行为中规中矩并竭力努力的去学习运动和掌握技能,他们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获得父母的认可。
但是希望特别优秀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比如学习或运动进展不顺利,转而就会“希望特别差劲”。
其实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为了取得某些成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比如有些问题,儿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扔橡皮或者大声说话来妨碍上课,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此刻起就可以成为特别的存在。但是这种“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是一种不健全的态度。再比如,逃学或者割腕,以及未成年人饮酒或者吸烟等,一切都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孩子陷入问题行为的时候,父母或者周围的大人会加以训斥。被训斥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是即使是以被训斥这样一种形式,孩子也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无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就是想成为“特别的存在”,无论怎样被训斥,孩子都不停止问题行为。因为父母或者大人通过训斥这种行为给予了他们关注,让对方烦恼,同时还想成为“特别的存在”。
所以父母的训斥并不能使有问题孩子变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父母自己要冷静下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的看待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其次静下心来,好好的跟孩子聊一次,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我想当你俯下身来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孩子是很愿意敞开心扉的,并用我们的人生经验跟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和孩子一起落实在行动上,这个过程中要多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让他体会到你无条件的爱。
最后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现实的能力,只是有时我们缺乏改变现实的勇气。成长是一场马拉松,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认真过好每一天,专注做好与目标相关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当驻足回顾时才发现,哦,我已走出来这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