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生的优越性
有些问题儿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扔橡皮或者是大声说话来妨碍上课,如此来引起同学或老师的注意,有的孩子通过逃学或吸烟饮酒来获得同学的认可,更有甚至通过轻生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些都是一种不健全的态度。所有的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在追求什么呢?
我们人类都具有“优越性追求”这种普遍性的欲求,简单说就是指“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都会尽力做到最好,但有的时候却会事与愿违,本来想要好好表现的孩子到最后却成为陷入问题的孩子。
大多数孩子在最初的阶段都是“希望特别优秀”,听从父母的教导、行为中规中矩并竭尽全力地去学习、运动和掌握技能。他们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父母的认可。但是,希望特别优秀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例如学习或运动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就会转而“希望特别差劲”。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为了取得某些成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孩子陷入问题行为的时候,父母或周围的大人们会加以训斥。被训斥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是,即使是以被训斥这样一种形式,孩子也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无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就是想成为特别的存在;无论怎么被训斥孩子都不停止问题行为,因为父母或大人们通过训斥这种行为给予了他们关注。
不可能所有人都“特别优秀”,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有差异。这个世上的天才毕竟只是少数,也不可能谁都成为优等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失败者都只能“特别差劲”了。对于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来说,要具备一种“甘于平凡的勇气”。
要敢于接受“普通的自己”。普通和平凡真的不好吗?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我们要接受这一事实,自我接纳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我是铄爸,终身学习者,阅读推广人,跑步达人,一月精读一本书,一月跑步1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