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意气(8)

阮籍和嵇康,都是不拘礼法、放达不羁的名士-----阮籍似乎还出格些,为什么嵇康被砍了头,而阮籍却得以善终呢?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嵇康的死,固然与那封《与山巨源绝交书》以及后来为吕安的“不孝罪”辩护有关,但这两条还不足以置嵇康于死地,嵇康的死,与一个深得司马昭宠信的年轻人有直接关系,这个就是钟会,就是那个带了一帮人去拜访嵇康,却被正在打铁的嵇康冷落得颜面扫地的钟会。他对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千万不能让他起来。。。据我所知,他与好朋友山涛绝交,真正的原因是他想帮助别人谋反,而山涛反对,嵇康恼羞成怒。。。”统治者未必真的在乎什么礼法孝道,但“谋反”两个字,一定触动了司马昭的痛处。只要涉及到谋反,统治者的态度,都是“宁可错杀三千,不肯放走一个。”

嵇康就不得不死了。

江湖名言“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话虽龌龊,理还真有几分。

钟会说嵇康谋反,当然是陷害。真正谋反的,恰恰是诬陷别人谋反的钟会。后来钟会与邓艾一起平定蜀国后,欲拥蜀自立,最后死于乱军之中,也算是报应。钟会少年得志,足智多谋,被比作西汉的张良,是个有大才的小人。

阮籍和嵇康脾气都很大,但嵇康一条道走到黑,至死不改。阮籍后来就改了许多,不那么口无遮拦了,不那么锋芒不露、随随便便得罪人了,尤其是注意不得罪“一把手”。以至于司马昭都称赞他言谈最为谨慎,每次与他谈话,言语都非常玄妙深远,从来不褒贬人物。至于行为举止怪诞、生活作风问题,只要不危及政权安全,统治者是不会深究的。所以,嵇康死了,阮籍活着,甚至还受到司马昭的很多优待。

平心而论,司马昭对阮籍还真是没说的。婉拒了两家的联姻,司马大将军也没觉得受了侮辱,利用职权打击报复;阮籍随便说了句东平好玩,他马上就派他去那里做官;还有一次,阮籍在母亲死后不久,应邀参加了司马昭的一个宴会,阮籍大块大碗的吃着肉、喝着酒,很享受。一个叫何曾的官员站起来对司马昭说:“您一直提倡以孝治国,今天,还在重孝期内的阮籍却大吃大喝,大违孝道,理应严惩。”司马昭却慢悠悠的说:“你没看见阮籍因为过度悲伤而身体虚弱吗?身体虚弱吃点喝点有什么不对?你不能与他分忧,还说这些!”这分明就是在袒护阮籍。

都说魏晋黑暗,我看未必,至少在对待知识分子上,也不比别的朝代更黑。阮籍那样的人,都能为当权者和社会包容,没有被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就已经不错了。要知道,那是一千七百多年前。试问,在这以后,又有那个朝代,更能容许那么多的书生,发表那么多离经叛道的言论,展现那么丰富的个性色彩呢?

平心而论,古代的知识分子地位不低。不说那“士农工商”的排位。你看孔子,虽然官运不算太好,但也还经常有国君或者大臣来请教政事和治国之道,他的学生后来好多都得到提拔重用。孔子死的时候,鲁国的国君亲自致悼词,态度很谦卑。子贡还很不满意,抱怨老师生前没有得到国家重用。那个叫孙子的,直接就从一介布衣一跃为军委的爷爷,速度之快,“神七”都赶不上。至于孟子,那就更有意思了,梁惠王和他说话,简直就是小学生站在老师、儿子站在老子跟前,只有挨训的份。现在的知识分子,谁有那派头、那牛气。

魏晋风度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近百年的三国混战,让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感到厌倦;几百年的儒家正统,让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怀念老庄;而此时,佛教也正以迅猛的势头传入中原。战场上的三国演义接近尾声,思想上的三国演义刚刚开始。魏晋时期,谈玄论道之风盛行,许多魏晋名士,都是研究老庄思想的专家,有个叫王弼的,只活了短短二十四岁,所注解的《易经》和《道德经》至今都被学者们奉为权威,如果不是从小耳濡目染,再天才,也不大可能有那样深刻的领悟吧。嵇康拒不做官,与庄子一个心思;阮籍的“大人先生”与逍遥的大鹏又何其相似。

我猜想,也许阮嵇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痛恨孔孟之道。他们痛恨的,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专制。他们以一种激烈和夸张的方式,向我们宣告:思想不应该禁锢在一个匣子里,人生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他们厌恶的,是那些越来越显得虚伪和强权的礼教,他们以一种率性而为的生活,去还原生命的真实和自由。

魏晋风度,说到底,就是一群孤傲的知识分子内心情绪的一种另类表达。

他们自己也未必真正欣赏这种风度,真正享受这种生活。否则,他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酒、那么怪的药,来麻醉自己的神经,获取短暂的快感了。

阮籍的儿子阮浑长大成人,相貌气质都很像父亲,也想学旷达。阮籍对他说:“仲容(即阮咸,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之一)已经入了我们这一伙了,你可不能再这样子了。”嵇康死的时候,儿子仅十岁,他不放心,写了一篇《家诫》,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处处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有一条是说领导那里不可不去,不可常去,也不可住宿;领导送人出来时,你不要在后面,因为恐怕将来领导整人的时候,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又有一条是说参加宴会时候,有人争论,你应该立刻走开,免得在旁批评,因为两者之间必有对与不对,不批评则不象样,一批评就总要是得罪一方。还有,人要你喝酒,即使不愿喝,也必须客客气气的拿着杯子。唉!这分明就是一位婆婆妈妈的父亲啊,嵇康那样棱角分明的人,却要求儿子圆通世故。可见嵇康对于自己的“风度”也不是那么自赏,并不希望后人去学他。

嵇康的这番话,也可视为对后辈书生的一种告诫,在赞赏魏晋风度的同时,也应该保持一份冷静和清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魏晋风度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三百多年里,居然频繁地更迭三十多个政权。因此,这是一个战乱连绵、...
    靳水花明阅读 120评论 0 2
  • 阮籍有两大独门绝技。一是翻白眼,二是吹口哨。先别笑。这两样确实人人都会,但要达到阮籍那水平,估计你练一辈子也难。阮...
    靳水花明阅读 130评论 0 4
  • 建安与正始是两个政治混乱但也富于智慧的时期。始于196年,结束于265年。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发生,同时也...
    LarryYi_919阅读 4,468评论 0 2
  • 十七、钟校尉奉命请贤,嵇中散得罪小人 249年高平陵事件两年以后,251年九月七日,魏国太傅司马懿在洛阳病逝。 子...
    襄楚阅读 932评论 0 2
  • “竹林七贤”可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签了,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但我一直觉得这个意象不那么真实,这七个人年龄差距很大...
    胡爸爸的通识课阅读 3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