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看电视剧《大江大河》,这部剧的豆瓣评分很高。已经不想让电视剧占据自己更多的时间了,所以在选择观剧的时候很谨慎。选择看这部剧主要是因为导演孔笙,原著阿耐,以及正午阳光的制作。
看过几集情节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些时候上海电视台拍摄的另一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两个男主角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选择去城市打拼,一个选择留在了农村创业。两兄弟在农村与城市的不同际遇,串起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的整体风貌。在《大江大河》中,雷东宝与宋运辉是姐夫和内弟的关系,一个在农村创业,一个在城市国企拼搏。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影子。《大江大河》也是用这种亲属关系,把改革开放中农村的变革与城市变革联系在一起,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进程。当然,《大江大河》中还有另外一个男主角宋运辉的朋友杨巡。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的出现、发展与壮大过程。
《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路遥和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界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广泛的受众。电视剧投资很大,甚至重建了一座黄原县城。刚看过之后却很失望。电视剧将农村创业的孙少安,变成了第一男主角。着重描写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农村私营经济的发展,而将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孙少平变成了第二男主角。他在城市里打工拼搏的描写被弱化。这是这部电视剧改变原著作品的最大硬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是中国农村改革已来最浓重的一笔。但对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已经略显久远。当年推动农村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将整片土地零散化,各家的小块土地自耕自种,各自为政,无法适应机械化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阻碍。近年推行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也正是为了将承包到户的零散土地连成片,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耕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今天这种大形势下,翻拍出来的电视剧居然将农村承包责任制,浓墨重彩的不断放大显然是没有必要的。而最能突出原著作品精神的第一主人公孙少平的经历被不断弱化,是对原著精神的误读。时代在变,今天的00后,90后甚至80后已经不相信,中国曾经那么贫穷,那么落后。而孙少平志存高远,却能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顽强拼搏,而不坠青云之志,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都要面对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差距。孙少平的困境可能是每一代年轻人的都要面对的困境?孙少平的痛苦、挣扎与坦然对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借鉴意义。
《大江大河》同样也是改编自文学作品。我没有看过原著,但对其中农村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描写就比较得体。对当年的集体企业承包给个人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批判反思,肯定了现在职业经理人制度。孔笙导演和五月阳光团队的精雕细琢也体现在全剧的方方面面。虽然其文学底蕴没有《平凡的世界》来的厚重深邃,但单就电视剧的品质而言远远超过了《平凡的世界》。
作为《平凡的世界》原著的忠实粉丝,我特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