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对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却“怨恨”你?

文    //    张涔汐

上个周六我们一个学生君君同学来直播间做分享,整个分享内容对我的触动太大了。

君君同学分享,父亲的脾气一点就炸,在她小时候经常吼她这里不行,那里不对,就连在吃饭的时候父亲还要训斥她,导致她从小看到父亲诚惶诚恐,想逃离。

君君长大以后,每一次跟父亲见面开启互怼模式,以此来发泄自幼对父亲的不满。

曾经的君君一直费解父亲到底爱不爱自己呢?说爱吧但是父亲尽说攻击孩子的语言,内心受伤。说不爱吧,父亲辛辛苦苦工作,拼命想供君君上好的学校。

后来我回答:

君君,你的父亲是爱你的,只不过他的爱是带着贪嗔痴慢的习气之爱,而不是智慧之爱。

你的父亲只是在身份上是你的父亲,其实他的心智是一个孩子,一个心智没有成熟长大的人,想爱孩子,但是不懂爱啊。

由君君同学的案例,我今天跟大家分享:

为什么你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孩子,但是你的孩子却恨你呢?


因为你没有滋养过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的内心感受到爱

很多粉丝找我做咨询的时候,对自己的父母满腔的怨气,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的委屈刻骨铭心,但是对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却只字不提。

原因在哪里?

在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滋养过孩子的内心,尤其孩子8岁以前,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心最脆弱,最需要感受父母温暖的爱、呵护、陪伴,这个时候也是塑造孩子的性格最关键的时间段。

往往很多父母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教孩子,只要孩子有点儿顽皮就是一顿暴打吼骂,孩子内心受伤了,父母却从来不对孩子内心的伤口包扎,孩子的内心伤口没有修复的过程。

所以你的孩子之所以从小恨你恨到大。

那是因为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仇恨的种子,他的内心的伤口,你从来没有为他包扎修复过,所以他才刻骨铭心记着童年的伤害。

这也是启发父母们,不要在童年幼年的孩子内心种仇恨的种子,否则长大了他们会仇恨你。


因为你的爱带着控制欲、虚荣心和期待

前段时间我接了一个咨询。

孩子严重抑郁导致辍学,妈妈着急来咨询,焦虑地问孩子不上学咋办?

我问:

你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绩,你选择哪一个?

她选择身心健康,我又问:那你等着孩子康复了再去学校不行吗?

她火急火燎地问: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啊?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啊?没有好工作怎么办啊?

我问:

你仔细想想你真的是爱你的孩子,还是爱你的孩子能为你挣的面子?

我的这句一针见血话把这个妈妈隐藏的心态说出来了,她有些惭愧。

为什么很多孩子会怨恨父母?

因为父母打着我爱孩子的旗号,却逼着孩子实现父母的愿望、梦想、目标,把孩子当成给父母挣面子的工具了。

他们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平凡,不允许孩子学习成绩差,因为这是在给自己丢脸了。

他们表面对孩子好,其实藏着太多让孩子给自己挣面子的攀比心、名利心、虚荣心。

而父母的这种心态,孩子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啊。


因为父母没有用智慧去启发孩子,而是靠打骂吼暴脾气来教孩子

有不少妈妈们跟着我修心前,教育孩子的方式只要瞅着孩子不顺眼,打一顿,骂一顿,吼一顿。

我曾经遇到一个案例,一个6岁的孩子被父亲关起来浑身被打得伤痕累累,孩子因为受到父母的恐吓,结果智力出了问题。

父母就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你咋指望孩子长大还不恨你啊。

就像我提到的君君的父亲,很多父母用的是贪嗔痴慢的习气,用暴脾气、无耐心来教育孩子。

他们情绪不稳,喜怒无常,甚至用有些神经质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的内心能健康吗?

教育孩子是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三观很正、内心有爱的能力,有爱的智慧的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而不是威胁、恐吓、暴力来对待一个幼年的孩子。


因为父母不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而是自以为是的标准

我采访过一些成年人,为什么对父母的怨恨迟迟放不下?

他们回答:

从小父母教育他们的标准那就是他们自己的喜好,他们觉得对就是对的,他们觉得错就是错的,他们做人品德都有问题,还教育我。

看看,这就是一个原因。

比如,一个父亲在外面彩旗飘飘,寻花问柳,你再教育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怎么看你?他们会瞧不起你这个父亲。

比如,一个母亲整天小肚鸡肠,喜欢占便宜、说三道四、不尊敬老人,你再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如何信服你?

为啥有些孩子不恭敬父母,是因为父母本身没有以身作则修德行,孩子虽然小,但是善恶还是分得清的。


很多孩子内心其实是感恩父母给了生命,但是内心不会对父母恭敬,是因为父母自身没有以德服人啊。

上一场直播,感恩君君同学贡献的案例,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启发各位父母们:

当你的孩子怨恨你的时候,请不要急于骂孩子是个白眼狼。

而是先自我反省,如果你曾经教育孩子有些不当的方式,请用心跟孩子沟通道歉,孩子陈年的心结打开了,一辈子不会因为缺爱而痛苦。

作为孩子,如果你活在痛恨父母的执念中,我把送给君君同学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父母不是不想爱,而是不懂爱,他们的童年也是缺爱的孩子,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爱,他们的心智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我们已经长大了,他们却老了,我们就把他们当作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去宽容。

如何用智慧爱好孩子,欢迎跟着我来修心啦~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