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320天 20190716
真的,说到善良,人人都好像是善良的。但在现实中,学生做好事究竟要不要表扬?你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实中,我们一定会表扬!
一直就这么习惯了,到底该不该表扬?自己真还没有思考过。仔细回味平时的这种情况,孩子们诚心诚意的,把拾到的物品交给你。不管他拾到的是什么,都能代表他的善良。这个时候,老师能给予的,是微笑和肯定,更有表扬。
表扬往往在校园里发生,很多本班的孩子和其他班的孩子都会围拢过来,大家自然把被表扬者作为焦点人物,投去羡慕的眼光,甚至会向他说一句鼓励的话。
真的,仔细观察了那些做好事的孩子,当你想他投以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甚至有时不用说话,他就特别开心。可是之后的公开表扬,让他更开心了吗?这个真的还不一定。
但是,我也真的经历了这样的事儿,有的孩子真的是为了表扬而去做好事。我不能说这样做没有好处,但至少他做这件事是有明确的动机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个孩子为了得到表扬,竟然有意的确实了自己扔的钱,然后上交。如果不是别人提出,我真的还不知道这件事。很明显,他这是为了表扬而表扬。
显然,为了表扬而表扬,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如何才能把握好呢?我想,在一般情况下,重在描述他做这件事的经历,并与简单的鼓励,包括眼神,语言等等即可,也可以请他谈谈这样做的感受。
同时让学生关心人,单靠老师的说教,感觉效果不明显。通过一定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可能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校的一名老师。他班上的学生在家受伤了,这位老师号召大家,每个人给他写一封信,表达问候,而后,还让大家想想办法,采用哪种形式去慰问他。结果孩子们都一致同意利用美术课时间画一幅画,和老师一起在课外时间送到他家。
按说这是非常的普通,但经孩子们的口说出来,做出来。让孩子们在出发前,就通过文字,仔细思量,体谅同学的难处,表达对同学的帮助。同学之间的情谊更浓了,关心他人自然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而受伤的同学看到这么多信和作品,心里很是感动,并且还有同学主动提出,帮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的一次集体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知道关心他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其实,真的这样去做了,不用老师多说什么,孩子们都能在行动中受到启发,今后当他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主动的去体会对方的不易和困难。真正面对这样的事实,不管他们说的话多么普通,但都一定发自内心,让对方看到、感受到,关心同情别人,实则是帮助了自己。
现实中,很多孩子往往不关心别人,因为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儿确实很多,但作为父母,老师,在很多时候往往打着爱的旗号,帮他们办了许多事情,使他们少了一些助人的体验,实在遗憾。
善良,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或许这正是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