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放假之前,学校就发出通知:节后要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实话实说,我们做小学老师的是很赞同学校搞这样的活动,既丰富校园生活,又培养孩子们读经典、善阅读的好习惯。
但是,听说比赛场地放在四楼大会议室,受场地限制,每班最多允许参赛40人,还不允许老师、学生和家长观看。
我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感觉失去比赛的意义,比赛热情迅速被浇灭,仅仅在假期之前选了首诗词让孩子们背诵而已。
国庆小长假结束后,经典诵读比赛也提到议事日程。有消息传来,学校以“德育人生,文润心灵”为理念,要开展系列活动,此次诵读比赛是开场仪式,学校领导相当重视。
各班排练如火如荼。
审时度势,我也立刻投入到“战斗”。
订服装、站队行、排练诵读流程,三天时间(还有一天是周末)搞定,自我感觉良好。
临近比赛前一天,试场、彩排,非常顺利。
考虑到儿子班老师是我的好姐妹,特意留下来观看他们班的彩排。
太单调了,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孩子们的动作还不规范,这怎么行?明天下午就比赛了,还来得及矫正吗?不管怎么说,要全力以赴,至少争取不出丑。
放学后,我们俩精心设计新的流程,加入诵前导语,加入领诵,还加入齐诵,共分四个环节。当晚私信需要领诵的同学加班加点背诵。
比赛当天上午,利用早读加紧排练。孩子们也受到鼓舞,四个流程仅仅一节课就全部熟记。
下午比赛结束后颁奖,我们俩的班级双双荣获一等奖,二十多个班级,一等奖仅仅设置六名,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冠军思维。
生活中,有很多事儿,并不是我们做不好,往往缺乏“能做好,必做好”的意识,也就是缺乏冠军思维模式。
比如写作,比如练书法,比如演讲,比如评优质课,又有谁一开始就是冠军呢?你我皆凡人,优秀者往往都是在慢慢践行中逐渐自信,慢慢具备冠军思维,才获得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事件,获得一个又一个蜕变节点,使自己脱颖而出。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再见优秀者往往徒徒羡慕而已。
可见,冠军思维很重要!
用冠军思维模式做事、工作,你距离优秀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