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聆听安宁心理咨询师柳洋,今天又见面啦~~~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5月初的时候,关于“早上很累,想要居家办公”,这个心理转变的过程
昨天5.28号中午12点开始到晚上21:00,我和超超两个人几乎都在路上奔走,去看房子,晚上回来快十点的时候就睡觉了,睡前听马老师录制的排水意象,听到“想象自己是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然后冲刷~清水顺流而下~”迷迷糊糊之中断断续续听到马老师声音,然后就睡着了,直到早上七点闹铃闹醒,实在是很困,我就再睡了会儿,被超超叫醒已经快七点半了,这个时候我萌生了想要居家办公的想法,周六的时候我带了电脑回来。(我之前是周六休息,周日上班哈)
为什么想要居家办公呢?原因有三:
第一,前一天跑了一天,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太累了,我一步都不想动了,我去办公室坐20多分钟的地铁,走20多分钟的路程,一想到就好累,更累了。
第二,我带了电脑回家,我们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所以不耽误工作,正常可以工作。
第三,如果我居家办公,我七点半起床,八点就可以工作了,还可以多出过去、过来的上班和下班走的路程,把这个时间用来工作。
但是后来,我还是没有选择居家办公
后来为什么没有居家办公,还是选择来办公室办公呢?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活动?
刚开始我想居家办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跟马老师申请居家办公,这点我自己还挺骄傲的,就是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更强了,马老师曾经说过“不要消耗别人对你的信任”原话是不是这样我忘记了,差不多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要跟马老师申请”。
紧接着,恐惧出现了,内心有三个声音在说话:
第一个声音说“要是你提出申请,马老师指责你怎么办,你现在是员工,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第二个声音说“千万不要提,你要是提了马老师会不同意的,他批评你怎么办?”
其实前两个声音的意思就是再说“你不能申请,你不能提,你要是提了一定会让马老师失望的,一定会受到指责的,一定会觉得你不靠谱,一定会更不信任你,你会在团队其他人跟前失去信任。”
第三个声音说“你申请吧,没什么,身体真的很累了,不要让自己那么累,想做什么就做吧,想休息就休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儿”——这个声音其实就是以前的自己,想干啥就干,也不顾及什么,也没有责任意识。
我的内心陷入了纠结,然后我恰好翻看了马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关于意志力的内容,不知道我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之前马老师发这个朋友圈的时候我特意的复制到了剪贴板里,可能是无意识驱动我看到了这句话:“意志力是比情绪能力和智力更加重要的能力,一个意志力不强的人几乎干不成什么大事。每个成功者都一定具备很强的意志力。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才干也不是指智力,而是综合能力。可以说在成功路上,智力是最低的影响因素,而意志品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实早上翻看的时候根本没看全,只扫了一眼,看到“意志力”这三个字,犹如醍醐灌顶,“柳洋,你缺乏的就是意志品质,意志力,这不是一个训练意志力的绝佳机会嘛,走一走路又不会死,而且当腿很困,乳酸分泌过多的时候也不能静静躺着,也需要活动,走走路这不是更好嘛”,这个时候我的意识告诉自己“自己是一个员工,你是一个成熟的人,你是一个社会人,你不是孩子,你要为自己负责,你要为自己的工作,团队负责。”
这个时候超超说“要不你就居家办公吧,你跟领导说一声,今天就别去办公室了。以后看房子的事情我来干,我是个男人经常跑不怕走路,你以后就别跟我去看房了,我看好了直接就定了,好不好”——就是超超的这分关心反而让我的意识更加清醒了,“一个成年人,一个成熟的人怎么能轻易的被打倒呢?以后生活中还要面临比这个艰难很多的事,以后你也要逃跑吗?也要让超超一个人承担吗?你忍心吗?你舍得吗?你身为妻子的责任在哪里?”——我当时立即回复超超“不,以后我还是要和你一起看房子,不能让你一个人去看,然后我们彼此拥抱了一分钟”
最后,起床,收拾,背电脑——上班
今天不是恐惧驱使我选择来办公室上班,而是我主动选择来办公室上班,我战胜的不仅仅是内心的恐惧,还提升了自己的意志力,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柳洋,你真的很棒!
今天来办公室准备写这些内容之前,我问了马老师一个问题,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我说:“马老师,我问您一个事儿:如果有一天我很累,前一天走了太多的路,腿跟灌了铅一样沉重,第二天早上那个时候我想要居家办公(带着电脑),如果我跟您申请居家办公,您会同意吗?或者您会跟我说一些什么话呢?”
马老师回复:“如果没有面对面咨询,可以在家办公”
我:大哭的表情。
我:你的一句话破防了,这也算是我的一个成长了。
我:嘿嘿,感谢马老师的回复。
马老师:发了一个加油的表情
我回复:加油
为什么要问马老师这个问题呢?
第一,现实生活中去验证我的想象,破除想象。
我刚开始不想申请居家办公,不是我主动选择,而是被迫。你说被谁胁迫?被自己头脑中想象的糟糕至极的结果,被内心的恐惧胁迫“你要是不去办公室上班选择居家办公,一定会被领导批评,一定是不好的,一定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定会受到指责,一定会不被批准······”,不合理信念“糟糕至极”体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如此恐惧呢?——父亲带给我的恐惧,这是一种移情。
一件事儿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或者怎样,偷偷干了,然后就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这让我想到的是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去过除了我们村上的其他同学的家里,我记得有一次是去同学家过夜了,还是怎样,这部分的记忆片段已经没有了,反正结果就是一顿打,我小学,初中从来没有去过别的同学家里住过,过夜,虽然内心非常的渴望,极力渴望想要有这样一次机会,但是从未提过,因为知道提出来也不会被允许,所以后来这个想法只要一出现我就会压制它。
我意识到这个恐惧是一种移情,那么我就会从现实的角度上从马老师这个人身上去打破想象,打破恐惧,不让这种恐惧延续下去从而形成恶性的闭环。
第一,马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非常懂得换位思考的人。
第二,马老师不会随意指责或批评一个人,马老师从来没有侮辱过别人。
第三,哪怕马老师不同意你居家办公,马老师也不会采用打压,指责的方式。
第四,我要在现实生活中获得马老师的真实反馈
——由此有了以上询问马老师答案的一段对话。
为什么当马老师说“如果没有面对面咨询,可以居家办公”这句话会让我瞬间破防呢?
第一,自己的需求被理解,而且被满足。
当我提出这句话的当时,我头脑中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同意,一个是不同意,哪怕是不同意,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马老师也不会指责我,批评我,更不会苛责我的不是。实际上,马老师认真看了我的消息,看了我为何申请居家办公的缘由,并且说“如果没有面对面咨询,可以居家办公”,既有团队规则,又有通情达理,这让我感觉这个“团队的规则”是有弹性的,是人性化的,打破了我对于“规则就是硬的,死的,不容打破的”信念。——这个规则是谁的规则?——父亲的规则。这个对于规则的信念是怎么来的呢?——父亲。其实就是恐惧作祟——我老爸就是那种所有的一切都随他心情,他心情好,你随意,他心情不好,老天都得遭殃。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和爸爸玩游戏,我把他的名字写到了我的脚掌下面,然后他发现了,他就拿皮带抽我的脚掌心,当时我可能就几岁吧,我也不记得他是玩笑着抽还是生气的抽,最后我是大哭了,因为真的很疼,最后好像是被我妈制止了,结束了。还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他心情好,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他情绪不好或者别人惹了他,他就看谁都不顺眼。所以我讨好的性格,粉饰太平都是为了让家里少点冲突,让他情绪好一点,这样我就能免遭波及,可以获得安全感。
第二,马老师很温柔。
就是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马老师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就是真实的想法,也可能是我先感觉到被理解,其次有了这种感受,但真的就像是一个柔软的毯子把自己裹起来,很舒服。
第三,没有指责,没有批评,没有苛责。
没有说你这个人事情真多,没有说你一天竟想着偷懒,没有说你这么不负责任,没有说你不争气。——说到“你不争气”,妈妈的脸庞就浮现出来了,为什么?小的时候妈妈和姐姐说过很多,妈妈被爸爸的兄弟们看不起啊,被挤兑啊,我们家生了三个都是女儿,这好像让妈妈很丢脸,让妈妈被别人瞧不起还是怎么样,然后妈妈就说“我们三个一定要给她争口气,谁说女儿就不如儿子”之类的话,然后生活中如果我们做了一些事儿不满意或者不够好,然后她就会说“生了女儿还不如人家儿子,白生了”之类的话。现在才想起来这些,自己的记忆就这样碎片化的,可能是自己不愿意回忆,所以“活在当下,不管过去,不过未来,过好今天”成为了我之前的生活信条,这种“过好今天”其实就是一种“能过一天是一天”的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心态。就觉得生活都已经这样了,没有更糟糕的了,那就这样过吧,反正也挺好的。根本没奢望一种更有意识性的, 更有目标性的,更有追求的生活,之前就觉得那样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没有争吵,没有喋喋不休的谩骂,没有无休无止的打架,没有一言不合的棍棒,没有满腹牢骚,没有恨铁不成钢,我就是我,我只做自己,管你谁呢,爱咋咋地”,所以自己就一直那样的生活。现在想来,那不就是自己无力对抗,无力解决,选择逃避的一种方式吗。
第四,没有我想象中的糟糕至极的结果。
现实打破了头脑中的想象的糟糕至极的结果,现实打破了恐惧情绪的移情。
这就是对于今天早上很累想要居家办公的分析。一件事儿里面蕴含的认知信念很多很多,蕴含的道理也有很多很多,就是要从细节出发,一点一点让自己发生改变,这就是心理咨询师的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里面提到的这些内容肯定不能一次就结束,有很多东西值得好好挖掘,多次的去处理。那么如果你对于提出自己的某个需求也有恐惧存在,一定要打破这个想象,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当然前提是选对适合的人去打破,就像我选择马老师,选择我们团队,因为这个人这个团队就足够的安全,我知道我不会再一次受伤。
也提醒大家,以前令你有负面的情绪的事情,如果你还耿耿于怀或者你现在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恐惧、愤怒、悲伤,那么请你一定要重视它,一定要解决它,否则你过去的经历会一直影响你的现在和未来,如果你抓住这次机会那以前的经历就是礼物,如果你抓不住或者就任由它在那儿腐烂、发臭,那么过去的哪些不好的经历都会变成毒会一点一点侵蚀掉你现存的能量。
相信你自己,给自己一点勇气,你一定能行,你是最棒的!
跟着马承宁老师学习心理咨询,真的很爽~~~